历史栏目
围绕“中国梦”所作的粗浅个人思考
从2011年掀起“辛亥革命和清末新政”研究热潮,到2012年政府高层推荐阅读经典历史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我们似乎可以越发清晰地感觉到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高层决策者那里,政治改革都受到罕见的高度关注。借此次交投集团举办“读经典”征文活动的良机,我特地重温了一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拜读了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获益良多,现就“中国梦”这个大热话题作一些个人的粗浅思考,以尽我作为年轻人的一点历史责任。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蕴藏着中国人恒久的尊严与幸福,养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气质——敬重历史,也依赖历史。“中国梦”虽为新词,但其实扎根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是一百多年以来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近代史不可谓不屈辱,不沉痛,受外族随意冷嘲热讽,随意践踏蹂躏。但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不仅要继承卓越与光辉,更要反思没落与惨淡,世界民族之林的结构不断更新调整,永不停驻,一切的荣耀与光环都如白驹过隙。戒骄戒躁,勇于面对,勇于开拓,才能不失位,不失格,虽不求独霸世界,但至少无族敢欺。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任它风云变幻,内外交迫,最终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华民族成功缔造了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崭新中国,中国人从此不卑不亢地站起来了。
在西方,有人喊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转而思之,不妨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在过去领导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成功经验,以资将来必有所裨益。在此不作微观分析,仅从宏观上看,过去的成功领导坚定地遵循着两条铁律,其一,善借势;其二,善借力。按当时之中国,“借势”即顺应民主主义历史发展的潮流,“借力”即激发并依靠占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底层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政府倡旧制,循旧礼,逆世界潮流(兴办洋务不过动其肤,清末新政不过挑其筋,其骨始终不换),是失势;它剥削人民,镇压人民,大失民心,是失力。二者皆失,必然覆亡。袁世凯以降的各地军阀仍然没有认清清政府失败的原因,不识“势”为何物,只是不停寻力借力,可是所借之力出自野心十足的列强,此力非根本之力,固不能长久,何况常年混战,人民陷于水火,怨声载道。封建军阀乃封建社会之产物,不明新势,不养民力,其命必短。而后的蒋政府搞一党独裁,弃民主,行“攘外必先安内”之策,不理会全国人民共同团结抗日之决心,一味剿共,不明大势,同时仅依靠各大财团的支持,借美国等外援之力,而忽视中国真正的生命力之源——贫苦大众,尤其是农民群众。不掌握“借势”和“借力”的学问,就没有不倒的政权。反观中国共产党,提倡平等民主,宣扬民族团结,打倒剥削,发展民生,顺时代大势而动,更值得关注的是,有人当时错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渺小不堪,认为不足以赢得胜利,历史证明了他们严重忽略了中国共产党背后潜在的实力——站立着千千万万的底层人民群众,他们的参与和奉献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才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真正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权。
有了这样的成功经验,我们当然可以欣然地转过身来,自信地面对未来实现“中国梦”的大道上所可能出现的一切困难与挑战。反观当下,按照两条铁律要求,中国所借之势只能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在这个基本趋势的框架内,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其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其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其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都是“善借势”的集中表现,倘若违背,即使巍巍大厦,将倾之日亦不远矣。而所借之力,只能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中国梦”说到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走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应了民心,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所以取得了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成果。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积极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严惩党内的贪污腐化,说到底都是在强调党员干部要廉洁务实,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让人民满意。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只要牢牢把握住两条铁律,全体中国人所期待的“中国梦”就有希望在可见的未来平稳实现。
善借势,谓之英,善借力,谓之雄,英雄的中国人民是善于哲学的民族,是见过世面的民族,偌大的中国,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我们除了要在宏观上遵循两条铁律之外,微观上的诸多细节其实更需要严格把关。只有当我们逐渐抛弃过去单一的革命史观,而更多地去关注和把握一些过去忽视的历史细节之时,才能把“中国梦”实现道路中可能遭遇的风险降至最低。《旧制度与大革命》之所以能在当下中国大受关注,或许是因为它正好切中了属于“中国梦”组成部分的中国政治改革主题,而对于急切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来说,是决不允许在改革道路上出现不可挽救的大失误、大动荡的。努力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我们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