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城市停车管理考验谁?
温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陈金社
据统计,到2009年底,仅温州市区平均每100户居民家庭就有32辆以上的私家车。人们在享受私家车带来方便、快捷、舒适的同时,蓦然之间,堵车、停车难悄然而至,成为困扰都市生活的一大难题。
车多了,修路;路好了,卖出更多的车。就像相声里说的笨媳妇做馒头,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就是交通经济学里著名的“当斯定律”:在政府对城市交通不进行有效管制和控制下,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
失控带来混乱。汽车无论外出还是在家,总有一个地方“歇着”。目前温州市区小汽车约有37万辆,而泊位不到6万个,平均6辆车还只有一个地方“歇着”。如此悬殊的矛盾,必将导致“停车难、停车乱”。正如市民所说:“买了车总不能不开吧,开车到了目的地,总不能把它扛在肩上吧。”
面对节节攀升的私家车保有量和狂热的车市,我们的城市无论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甚至人们的心理上,似乎都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仓促之间显的措手不及。
停车收费,综观我国各大城市停车收费管理,虽然各有千秋,但却少有十全十美和令社会各阶层群体满意的管理模式,且往往政策出台时,迎来不少社会舆论和意见,甚至一些意见完全相左。譬如对停车收费标准的高低,有人认为,收费要高,才能提高泊位周转速度,有人却持相反意见,认为政府应提高更多免费或低收费的泊位。停车收费政策如同“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停车收费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不同利益主体往往为自己的利益博弈,这也就不难理解“众说纷纭”。
停车收费政策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公共政策,稍有不慎,不仅政策难以落实,还有可能被对策瓦解得面目全非,甚至将政府推入到尴尬境地。国内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吸取什么,别让雾里看花的理由、漂浮不定的政策,成为我们城市停车管理“折腾”的源头。也许还得回到那句至理名言“实事求是”吧,一些理由貌似占据以人为本高点,实则无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最终还会损害大家的根本利益。
衣食住行,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政府的事、也是每一个人的事。车子多了,空间有限,作为政府,如果没有超前的意识,明确的指导思想,行之有效的政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对策,也许我们的城市将很快陷入“当斯”困境。而作为公民,如果没有全局观念,缺乏必要的汽车消费文化,同样也无益于城市停车的有序构建。车轮上的汽车社会将驶向何方?城市停车管理不仅仅考验着服务型政府对社会和公共管理服务能力,也考验着人们关于现代交通的理念和选择。(此文刊登于10月28日《温州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