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新常态”

作者:王海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4-11-18

“我们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是对‘新常态’的最好解释。”江苏徐州市睢宁县一位常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睢宁的“新常态”并不是指的经济发展指标,而是政府与民众两者之间纽带之一的“信访”。

    在2007年以前,睢宁一直是江苏省信访工作的“重点管理县”,干群之间沟通矛盾重重,但到了2009年睢宁就成为了“先进县”。2010年,江苏全省信访工作会在徐州召开,睢宁作为唯一的县级单位就经验做了大会交流发言。

    怎样理解这个信访的“新常态”?上述县委常委举例说,睢宁县人口约140万,近几年来,睢宁县来自民众的“短信”数量维持在约20000条/年。

    民众给县委书记发短信反映问题,源于睢宁的一次改革创新。这是睢宁当时承担中组部、中纪委试点的一次全方位改革。

    其中,为着适应“权力公开”,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全部科级以上干部均对外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与民众互动。

    一开始,县委书记亲自接电话回短信,解答民众反映的问题,或转交其他有关部门。但很快,“电话”太多,已忙不过来,因为民众几乎都选择“一把手”,于是又通过公开方式,建议民众“发短信”,并通过技术手段,将短信转至专门的处理平台,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和专人来处理。

    因为短信是直接发给“一把手”的,又由于很多事情真的得到了解决,于是短信数量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

    上述县委常委说,高峰时每月几万条短信,要解决的问题涵盖了方方面面,有路灯不亮的,有垃圾没及时收的……“你能想到的都有,还有火警报警打过来的”,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反腐”的。

    解决的流程也不复杂,睢宁出台了针对性制度,每个单位成立网络新闻发言人,成立了“短信”督办部门专门受县委领导,规定3个工作日之内,涉及到的任何公务机关都必须公开给出答复,不能解决的,必须给出原因和再次解决的具体时间,而解决的最终结果也必须公布。

    比如,发给书记等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的短信,当地免费发放的报纸“今日睢宁”就会集中对处理的情况进行刊登。

    “这对很多单位来说,都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上述常委说,“有一些单位刚开始也有抵触情绪,因为他们认为解决这些短信提出的问题已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不过后来看到这样的方法带来了绩效,也就统一了思想。”这同时也是县委县政府考核各个职能部门的依据之一,“书记县长每天都看,机关一把手能不着急吗?”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鸡毛蒜皮”的事情少了,关心睢宁发展的事多了,甚至有外出的“能人”因为见到地方快速解决问题后而回乡投资的。

    现在,短信数量回归到了常态,其中县委书记每天收到10条上下。每年20000条左右的短信呈现了一些规律,比如,开学前后,反映教育类的问题就占据了绝大部分,“总体看,涉及到的民生类的,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要处理的问题远超其他部门。”

    该常委表示,干群之间,或者也说政府与市场之间,这样的一种沟通新渠道,也在无形当中影响了政府对一些事情的传统处理方法。

    在翻阅睢宁某论坛的帖子时,我见到了一条反映“某副局长贪污腐败”的内容,在相隔约两个小时左右,被反映问题的“副局长”便以自己的实名ID给与了回应。

    “回应”用词很有礼貌,没有出现“诬陷、保留法律权利”等字眼,而是针对其中的事实进行了“一对一”的答复,比如,对举报涉及的副局长放高利贷,实名ID的答复是:借钱不还。于是,就有网友留言:既然你知道他放高利贷,你为何还借?

    见此,我当面问该常委:对这种举报可能涉及“官员腐败”性质的帖子,纪委见到了会是什么态度,会约这个官员谈吗?

    常委笑笑说,纪委办案,肯定要有铁证。该常委是同时和我一起“研究”这条帖子的。

    经了解,被举报的“副局长”在得知这条帖子出现时,第一时间向单位党委主要负责人、纪检组长进行了汇报,“既然是来自论坛上的反映,那就根据网络论坛的规律来办,能解释清楚,就不要担心。”

    “你可以对这条帖子关注下,或许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常委说,这也回归了一种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