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着力建立”三个第一”,化解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

作者: 来源: 时间:2014-10-11

  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为调解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我认为基层应加强队伍、平台、防线,切实发挥大调解工作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独特作用,建立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相互衔接、相互推动、相互结合的新时期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解决机制,做到化解纠纷“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及时调处不留隐患,重点处置不拖后腿”,主要有以下三点深思:
  一、紧跟形势要求,建设化解矛盾的“第一梯队”
  根据维稳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单位要把“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为己任,着力把调委会建设成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梯队”。一是强化调解网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定期召开维稳专题会议及时分析形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也要纷纷“加盟”,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由街道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平台,调解室为核心、社区调委会作中坚,纠纷信息员当后盾的“覆盖辖区、纵横贯通、上下联动”的三级调解网络。三个调解层级层层紧扣、高度配合、协调运转,发挥着调解网络信息收集、指令传导、协调运作的强大功能。二是强化工作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民调解工作补贴制度,主动争取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调动基层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强化队伍建设。要坚持调解员学习培训制度,每月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通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庭审旁听等形式多样的岗前培训、在岗学习,提高基层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调解能力。同时,建立调解员年度考核评定制度,对每一名调委会成员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及评定,增强调解员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应对新形势下化解民间纠纷尤其是疑难复杂群体性纠纷的工作需要。四是强化排查机制。要针对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多样性、群体性、综合性等新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建立月、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并针对敏感时期、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展开拉网式排查。坚持月维稳分析研判制度,调查核实易激化、易引起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理由,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在先,第一时间掌控隐患,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二、紧跟群众需要,打造受理纠纷的“第一窗口”
  街道结合辖区调委会建设目前状况,以创建“队伍建设好、硬件建设好、职能发挥好、规范管理好、群众评价好”的“五好”调委会为工作目标,始终坚持“贴近基层、服务群众”靠前开展调解工作。一是打造便民化解平台。要通过整合、调整、进一步充实壮大社区调解组织的力量,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实效,进一步提升基层调解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人员、硬件、机制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夯实基层一线的工作平台,争取在服务大局、维护稳定、创先争优、业务提升上有更大的作为。基层调委会要充分发挥社区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广泛吸纳专业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人员充实到调委会,通过广大调解员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全面提升社区调委会的规范化水平,成为服务群众的窗口、矛盾纠纷受理的平台,切实成为社会矛盾的“化解器”、党委政府的“减压阀”。二是创新惠民联调机制。要积极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与辖内单位建立联动调处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律师驻调委会制度,联系热心调解工作的优秀律师定期驻点,与基层法庭建立诉调对接机制,积极开展诉前人民调解和诉讼委托调解,为辖内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三是形成利民普法制度。基层调委会要坚持“靠前宣传、贴近普法”的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广大调解员走进企业,将精心编印的法律书籍送到外来员工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和择业观念;来到社区,解答居民群众急需了解的法律难题;深入重点工程,挨家挨户地宣传征地拆迁法律法规,引导各种诉求的被拆迁户选择不同的法律途径解决理由。调委会把每一次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都当作预防纠纷的良好契机,把每一次纠纷化解都变成一场法律知识的传播宣讲。
  三、紧跟经济发展,锻造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
  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新布局,厦门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着手实施了一系列的市政工程项目,不但推动了经济发展,也改善了居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但由于群众维权意识增强,今年以来维稳形势极其严峻,涉稳事件涉及政府工程建设纠纷、劳资纠纷、经济纠纷,各个维稳事件呈现群体性、网络舆论过激、全市影响面较大等特点,基层单位要主动坚持“经济发展到哪里,调解工作就跟进哪里”,紧紧抓住辖内“工程纠纷多发、劳资纠纷常发和商业纠纷频发”的特点,运用说服教育、多方疏导,依法调处的办法,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着力强化调处职能,切实发挥维护稳定“第一防线”的功能作用。但一定要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几道防线:一是要建立舆情信息机制。街道及社区基层要将依托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完善基层网格员队伍建设,尤其是业委会、物业等单位的人员管理,确保信息来源的及时性、准确性。二是要畅通居民沟通平台。及时搭建相关部门与居民的沟通平台,尽力做好解释化解工作,也倡议区联席会等部门加大街道与市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三是要完善居民听证制度。倡议相关建设部门在重点工程开工之前做好居民宣传、听证工作,将隐患消除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