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清心治本 直道身谋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党即将在全国执政的新形势,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告诫全党要保持清醒头脑,要求党的干部保持清正廉洁。超越一个甲子的历史充分表明,保持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经受住执政考验、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相继暴露的腐败问题充分说明,能否保持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始终是我们党面临的历史性考验。省委书记袁纯清在省委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保持党的纯洁性,清正廉洁是底线。”“作为共产党员,只有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
权力、金钱、美色……市场经济法则与行政权力法则交织,接触的资源越多,面临的诱惑与考验越大。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个貌似浅显的道理,却经常被意志薄弱者有意无意地忽略。腐败的幽灵则在不经意间,从微小的针头线脑开始,党性、原则被一步步放弃,贪欲在没有闸门的血管里暗潮涌动,在沉渣泛起的思潮蛊惑下,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觥筹交错中,在儿女情长、哥们义气、权钱交易的帷幕下,终于利令智昏,终于走向:为了50%的利润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践踏人间一切法律,为了300%的利润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首先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要讲党性、讲原则,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原理、党章党规,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更要以身作则,严守党的纪律,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要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人常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但是,只有“人民”这座靠山是永远屹立不倒、可以放心依靠的。因为,人民是天、人民是地,人民是父母人心。只要一直装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不会把心思用到歪风邪气、贪污腐败之上。
古代的封建帝王也常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面对数千年历史长河的浩浩汤汤,我们经常会鄙夷那些遗臭万年的奸邪谄臣、贪官污吏;而对那些清正廉洁、情操高尚者,则尊之为“青天”“廉吏”。
想一想,连封建时代的帝王将相、贩夫走卒都明白的道理,如今在清正廉洁上有瑕疵的党员干部难道不明白?
非不明也,实不为也。
只有敢于照镜子、亮底子,在灵魂深处找差距,才能发现自己是越来越先进,还是越来越滑坡?和身边的先进比一比,才知道自己在思想、作风、工作上的差距有多大!
这种找差距、比先进,本身就是一种考验,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立场和觉悟。只有对自己的思想真正有所触动,通过吐故纳新洗刷掉思想上的灰尘,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党性观念、工作作风更加纯洁,才会增强党的事业的动力和活力,增强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明朝曾有个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有人送给他黄金,以求考取。他愤然拒纳,写诗一首:“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我们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从来不相信什么鬼神,但坚信,要永远忠于入党时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