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戒“随”
现实生活中,“随”有种种表现:一曰随“时髦”。以为流行的、时髦的东西都是好的,于是社会上什么流行就学什么。二曰随众人。许多人都那么说,我也跟着说;许多人都那么干,我也跟着干;随对了自不必说,随错了也是“法不责众”。三曰随名流。名人的话对一些人特别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有特殊魅力,同一意思的话,经名人说出,便分量倍增,让他们深信不疑。其实,名人之所以成名,多由于某一方面的成就,并非无所不通、处处在理。而有些谬语出自名人,其造成不良影响也往往更大。
“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方面,与当今开拓进取的社会潮流格格不入。遇事不动脑筋,习惯于“随”,在工作上就可能不清醒,盲目行事,不辨方向,人云亦云,稀里糊涂地跟着犯错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能盲目跟风,干出种种啼笑皆非的事来,比如相信绿豆汤能治病、食盐防核辐射,等等。另一方面,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的虚实、真伪与对错,需要我们认真思索,加以辨析与选择,而一旦听信别人的鼓噪,“让自己的脑袋里跑别人的马”,就可能失去理智,干出一些损人不利己、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事来。
革命前辈林伯渠有“风识正邪帆好张”的诗句,可谓金玉良言。在河海行船是这样,驾驭人生之舟也是如此,只有善识正邪、明辨是非,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时下,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观点相互碰撞,其对错需要我们认真辨析;网络具有超时空、传播快、辐射广、渗透强等特点,每天都有海量的网络信息出现,其真假需要我们仔细识别;在无处不在的各种诱惑面前,人生之舟是驶向胜利的彼岸,还是误入旋涡、险滩、暗礁而险象环生,其航向需要我们审慎把握……这些无一不考验着我们的理智与独立判断、抉择的能力。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世上就有那么一些“人类灵魂的盗窃者”,有那么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谣言制造和传播者,他们正是利用一些人的盲从和轻信,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以售其奸,引诱人们上当受骗。因此,我们要大声呼唤独立思考、理性思考能力的回归,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对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珍惜并正确行使自己的各项民主权利。
怎样才能在社会思潮和群体行为面前辨正邪、不盲从呢?关键在于头脑清醒,遇事多动脑、善比较、勤思索,尊重常识,“不让自己的脑袋里跑别人的马”;关键在于心有定力,畏法纪、讲良心;关键在于懂得淡定,遇事心态平和、坚定沉稳,心不急、气不躁。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性,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专心做有益之事,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