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赶考”使命 抵御“四种危险”

作者:河北日报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5-29

    63年前,中共中央即将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面对执掌全国政权的历史使命,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赶考”仍在继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永远牢记“赶考”使命,不断进取,努力向全国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提出“赶考”命题,体现了党在新形势下对自身神圣使命的深刻认知

  随着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并长期执政的课题严峻地摆在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赶考”命题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刻思考,对自身神圣使命的深刻认知。

 

  “赶考”命题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在巨大胜利面前的清醒认识。中国革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在西柏坡时期,经过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在巨大胜利面前,如何认清中国革命所处的形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这一论述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做了准确定位,随后“赶考”命题的提出,更是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革命胜利的清醒认识。

 

  “赶考”命题的提出,体现了党对全面执政的深刻认知。西柏坡时期,是中国社会由战争走向和平、由农村走向城市、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转折时期。提出“赶考”这一历史命题,体现了即将走上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的清醒认识。其一,在全国胜利的形势下,党的性质、宗旨和最终目标虽然没有变,但党的工作重点、工作内容、领导方式和手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因而党的建设的主题主要是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执好政。其二,“赶考”没有止境,“考卷”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赶考”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

 

  “赶考”命题体现了党对复杂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国内形势发展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走上执政地位已不可阻挡。在此形势下,我们党所面对的国际环境非常复杂。一些西方大国对即将新生的政权具有敌对性,他们放言,共产党取得了天下,不一定坐得了天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形势有着准确的把握,“赶考”命题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应对国内外局势、执好政的信心和决心。

 

  牢记“赶考”使命,是新形势下抵御“四种危险”的重要法宝

  “赶考”没有止境。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新的形势下,抵御“四种危险”,必须牢记“赶考”使命。

 

  抵御精神懈怠危险,必须牢记“赶考”使命,始终保持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要强化忧患意识,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坚定信念,以“赶考”为动力,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顺境不懈怠,困境不动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抵御能力不足危险,必须牢记“赶考”使命,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党员干部本领不高、能力不足是阻滞社会主义事业进步的直接障碍。抵御能力不足危险,要加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干部终身学习机制。要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要向实践学习,以新要求和新挑战为动力,在实践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抵御脱离群众危险,必须牢记“赶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宗旨。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执政是为了人民。要避免思想上脱离群众,时刻坚持人民至上;要避免工作上脱离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避免生活上脱离群众,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保持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

 

  抵御消极腐败危险,必须牢记“赶考”使命,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消极腐败严重侵蚀着党的生机和活力。抵御消极腐败危险,一方面要求各级干部加强廉洁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注重自我审视与防范;另一方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作为,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预防和惩治腐败。

 

  从西柏坡出发的“赶考”已经进行了60多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能懈怠,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牢记“赶考”使命,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交出优异答卷,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