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不忘初心跟党走演讲稿之九:永葆初心,方能致远
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一个人做事情,如果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当初的信念,最后就一定能得到成功。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初心,纳兰性德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初心是起点时所许下的梦想,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一生渴望抵达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党旗下庄严许下的诤诤誓言,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是勤政廉政、无私奉献的责任与担当。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努力遵循的行为准则,“三严三实”首要的是“严以修身”,儒家经典《礼记 大学》也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以修身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浙江工作时,就曾专门撰写《多读书,修政德》一文,强调:“古人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必不忘初心。
“初心”是美好的、神圣的,是需要我们为之努力付出和坚持的。当你最初拥有时感觉无限风光近在眼前,但是要追逐这些风景必须亲身实践,甚至需要面对艰难险阻。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同志对于“初心”的态度就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们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并且一直把这些铭记于心,并为“初心”的实现而努力不懈,奋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而在这个时代,初心常常被我们遗忘,“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初心不可违,忘记初心者往往很难有所作为,甚至走向歧路,因此而身陷囹圄、被明正典刑者更是不在少数。列宁曾发出忠告:“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在有的国家共产党之所以失去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党员干部蜕变成“特权者”,泯灭了“初心”。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反腐工作逐步加深,一批腐败的“蛀虫”被相继查出,他们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人民,忘记了责任,忘记了法规和戒条,心中只有权力和欲望,他们的结果与心中始终抱有初心的焦裕禄式干部完全不同。剖析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郭伯雄等人的为官及腐败历程,就是忘记“初心”的典型。这些人刚参加革命工作时,也曾立下誓言,要做好官、做清官的。在工作上也是兢兢业业、努力向上,党和国家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不断提拔重用,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身居高位后,忘记了初心,没有挡住权力、金钱、美色等的诱惑,从国家功臣变成国家罪人,走向了历史的反面。我们观看的温州市纪委的警示教育片上那些忘记初心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而怅然悔悟的领导干部也是如此。
新常态下,党员干部与其心存侥幸、等待观望,不如主动适应、心怀敬畏,做好遵守更多规矩、接受更多约束的准备。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守,是新时期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长城,凡是党纪国法所不允许的,绝不能僭越半步。否则,前车之覆,就在眼前。尽管有人会说,党员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里,共产党人也有七情六欲,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党和人民的利益永远无法相提并论。只有不忘初心,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秉持公仆情怀,才能使党的事业行稳致远。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党员干部应该算好政治账、名誉账、经济账、家庭账,不忘初心,牢记初心、忠于初心、守住初心,始终以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先进典型为榜样,深扎信念之根,常补精神之钙,善养浩然之气,常修为政之德,才能获得成长进步、精神升华的人生快乐,也才可能在从政之路、人生之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