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注重安全生产,以责任铸起安全 这道“钢铁长城”
责任,以工作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毋庸置疑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位工作者的始终。事实上,也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机会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高的荣誉,反之,则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尊重,甚至也失去了安生立命的根本。
“美国文明之父”爱默生曾这样描述责任: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没有理由抛下它,勇敢地扛起,便是扛起了对生命的信仰。
安全,“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对于安全,亦如西汉辞赋大家司马相如所著《谏猎书》中所述,其意为,心如明镜的人在事物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见到了事情的发生,而充满智慧的人在危难来临之前就想好了解决的对策,及避离危难的准备。东汉思想家荀悦也曾说:“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未雨绸缪,是为预防;在事情的征兆刚出现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是为补救;当事情发生后再行责罚教育,则为惩戒。然而,预防为上、补救次之、惩戒为下。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可见,先于我们千余年前的古圣先贤们早已怀揣着“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感,将安全问题早早摆上了议事日程。
时光斗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针对安全生产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3年6月,他在做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人命关天,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要绷紧。”
不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将会付出惨痛代价。2016年4月13日由于出现强对流天气伴有雷雨大风,广东省麻涌镇一厂区发生龙门架倒塌,导致附近约200平方米的工棚坍塌。截至15日下午6点,事故已导致18人死亡,而事故主要原因即使拆装队伍无资质,无证承揽拆装任务。拆装单位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均不具备条件的要求,酿成惨剧。
前车之鉴,当警钟长鸣,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勇于担起保护安全的责任与使命,应是现今安全生产的刻不容缓之举。
如何以责任铸起安全这道“钢铁长城”?
首先,源于员工的责任,安全工作者们要“聚神”。
让每位安全员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肩负的使命重大,认识到任何一个安全事故都会造成家庭悲剧,任何一个安全事故都会造成经济损失,任何一个安全事故都会形成负面社会影响。做好安全工作就是社会效益,就是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工作比经济效益还要重要。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安全工作者,一方面要时刻强化自身“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将安全摆在首位,以安全保效益、以安全保稳定、以安全促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自身安全作业教育培训工作,使安全管理者、安全工作者逐渐掌握安全生产技能,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其次,源于企业的责任,企业要“聚焦”。
其一、“聚焦”落实:企业要进一步严肃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着手完善规范安全管理和监管。尽可能将安全责任工作落实到安全生产的每个细节,落实到每个人,以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的形式,确保各职能部门、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其二、“聚焦”预防:切实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注重对每一处细节的把控,发扬严而又严、细之又细的办事作风,紧紧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末端环节,务必把隐患消灭在“未发之萌”。
其三、“聚焦”提升:不断提升企业的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一方面可注重资金、人才、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以资金保障企业运转,以人才推动企业发展,以科学技术助力企业提升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可将企业安全管理与生产与“互联网+”概念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新常态下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再次,源于民众的责任,社会要“聚力”。
“聚力”便是聚社会大众之力,树立起“安全监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共同参与”的良好企业及社会氛围。
在现实工作中,多了一分对安全责任的重视也就少了一分对安全隐患的忌惮。千里之地溃于蚁穴,任何一丝安全生产责任上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危局,同理,对于企业而言也只有牢牢肩负起责任这扁重担,才能稳稳铸起安全这道安全生产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