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穿越岁月的长河,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奇特----读《巨流河》有感
或是偶然,亦或机缘,看到两则关于《巨流河》的推介:一则是在女性阅读书单中,当时标为“一个女人的史诗”;另一则是在阅读《我读5》之南京安魂曲篇中,称之为“惆怅之书”。未读前,以为《巨流河》会是以一条河展开的小说之类,其实是一本以家乡河为题名的自传体回忆录,这让我甚为惊讶。
整书作者齐邦媛以“自传”形式,回忆时跨近90余年,经历了民国社会变革、抗战和内战的风雨流亡之路,见证了近代中国苦难历史和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但情感非常克制,保持着一种令人尊敬的距离感,同时,又会释放出一条径直的小径,将人不知不觉地引入她所经历那个动荡年代。深深地震撼、感动着我,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奇特……
悲伤,是因为对生长在那个战火纷飞、水深火热时代所有人的不幸和磨难;对那侵略国土、残忍杀戮无数同胞的入侵者的憎恨和愤怒。通过作者的回忆,进一步清晰地了解到那个时期的真相,外敌入侵、人民断炊、无家可眠,但却在如此的凌虐下,幸存者的生命力和抗战意志却更加坚强、英勇,这些都是活在当下和平世纪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虽然那个硝烟弥漫、动荡不安的时代渐渐远去,但它隐藏的巨大悲伤终将永不消退。
愉悦,是因为作者的不幸又何其有幸:在生命之初差点要“死”去,但因为母亲的呵护坚持、祖母的慈悲怜爱、医生的济世情怀,让这个“死”孩子变成了一个活孩子,并摇曳着慢慢长大。为纪念此缘分,这位医生又为之取名“邦媛”,名字源出《诗经.君子偕老》:“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正是这份的幸运和慷慨的祝福,从此她的一生充满生命力和奇特;在战时她仍然能按部就班授受教育,从南开到武大,从孟志荪到朱光潜等,都是在名校名师指导下专心文学,让她如沐春风,一生享受不尽。正因如此有幸,也让作者或读者深感了岁月凋零之悲中有美。
与其说是奇特,领略更多的是作者的那份坚持。从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她或读书求学,或为人师表,始终不断地在学习,不断地成就,正如她所谓:其一生在一本一本的书叠起的石梯上,一字一句地往上可攀登,从未停步。石梯就是知识的天梯,而攀登也应永无止境。而这坚持的精神,在《巨流河》一书的写作上也展现地淋漓尽致,在其以逾八十高龄仍历时四年创作完成了此书。
时代是没办法选择的,际遇是无法躲避的,但个人的性格、信念、坚持的不同,是人一生决定性的。齐邦媛先生以其对历史的见证、往事的追忆和个人的成长,带我们一起回顾了那一个跨越历史、穿越岁月的长河以及她的似水年华,竟是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