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皇帝发迹前的死党
作者:汪炳青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14-05-30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草根的皇帝了,当过和尚,讨过饭。26岁的时候参加革命,并非觉悟有多好,只是实在没有活路了。而后用了15年的时间,消灭了各方枭雄,将蒙古人驱逐到了漠北,当上了293年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发迹之前自然没有条件读什么书,文学素养有限,除了几首诗以外,流传下来的文章只有两篇。一篇是为自己父母陵墓立碑时候写的《御制皇陵碑》,还有一篇是写给一个叫田兴的人的书信,后世称之为《与田兴书》。田兴何许人也?做了皇帝以后的朱元璋为什么要亲自给他写信?
且看看这封信的主要内容:“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过偶然做皇帝,并非一做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元璋也。本来我有兄弟,并非做皇帝,便视兄长如臣民也。愿念弟兄之情,莫问君臣之礼。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其自便,只叙弟兄之情,不谈国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原来这田兴比朱元璋大几岁,颇有些江湖义气,朱元璋讨饭的时候和他认识了,两人很是谈得来,于是就结拜为异姓兄弟。田兴的日子比朱元璋要好过一些,在元朝末年大部分老百姓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他时常给朱元璋一些资助。过了很多年,朱元璋在江苏、安徽边界创建了革命根据地,田兴便来到军中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在很多关键时刻提出了非常实用的意见。等到朱元璋攻占南京后,田兴对常遇春说:“大业已定,天下有主,从此浪游四方,安享太平之福,不复再来多事矣!”于是悄悄的离开了朱元璋。
公元1368年,朱元璋统一中国,开始在全国大范围内寻找田兴。又过了三年,扬州六合县、滁州来安县一带经常有老虎出没,老百姓深受其害,地方政府发出悬赏公告捕杀老虎,没有人敢响应。田兴听说后就来到了那里与老虎搏斗,用了10天时间杀死7只老虎。老百姓们非常高兴,争相邀请田兴到家里做客。地方政府拿出赏金赠送田兴,田兴婉拒了。朱元璋听说了这个事情,知道是田兴做的,立即派人去请田兴来南京,田兴没有去。朱元璋觉得翰林院的人写的东西文采虽好,却不能表达出朱元璋内心真实的感情,便亲自写了一封信给田兴,信中诉说着这十几年来对田兴的思念,真诚的邀请田兴来南京聚聚,“只叙弟兄之情,不谈国家之事。”。
田兴看到信后,穿着山野村民的衣服来到南京,朱元璋亲自出城迎接。大约是朱元璋的兄弟们在朱元璋发迹之前就都饿死了,所以朱元璋对田兴特别亲昵,每天处理完政务都陪田兴吃饭,叙说年轻时候的事情。这样很快就过去了一个多月,有一次朱元璋偶然谈到了国事,田兴脸色马上就变了,并说“天子无戏言,只叙弟兄之情,不谈国家之事”。事后,田兴再三要求告别,朱元璋苦留不住,只得应允。从此以后,田兴浪迹江湖,不知所踪。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田兴没有在朱元璋政府担任职务,自然不要受他约束。相比起来,朱元璋儿时玩伴汤和就得要小心翼翼的活着了,毕竟他吃着朱元璋的皇粮,做着明朝的信国公。汤和家和朱元璋家在同一条巷子里,他比朱元璋大两岁,从小就是朱元璋等这群孩子的老大,也比朱元璋早一年参加革命,只是后来朱元璋提拔的比他快。汤和不仅不嫉妒朱元璋,还认真的听从朱元璋指挥。
在朱元璋的革命生涯中,汤和南征北战,下江南,平福建,经营西北边疆,防御东南倭寇,立下了无数功劳。但是他功劳越大,处事就越谨慎。明朝统一中国后,朱元璋心中不愿将领们长期统领军队,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汤和洞察出了朱元璋的本意,因此寻找机会对朱元璋说道:“我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解除了汤和的兵权,开始在凤阳老家给汤和修建府第,赐他黄金三百两、白金二千两、纸纱三千锭、彩币四十多套,赐给他夫人胡氏的物品也一样多,并且下诏褒奖,功臣们无人能与他相比。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一次去南京朝见。
汤和晚年看到其他公爵、侯爵们一个个被朱元璋杀害,就更加的小心谨慎,将一百多个小老婆全部遣散,将朱元璋赐给他的东西分发给乡亲,每天就是和发迹前的故旧们喝喝酒,从不谈论国事。到了69岁那年,汤和病情日渐加重,不能站立。朱元璋想见汤和,便安排他坐车到皇宫觐见,朱元璋用手抚摸着他,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早年革命的艰难。汤和已经不能说话,只是不停地点头。朱元璋见此情形,泪流不已,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
第二年,汤和去世,是明朝6个善终的开国公爵之一。朱元璋追封汤和为东瓯郡王,谥号襄武,为他修建陵墓,并将汤和的神位供奉到皇家宗庙里面(配享太庙)。汤和后人申请改信国公府为汤氏家祠,朱元璋御赐楹联:“千年不朽勋臣府,万古长青信国祠”。又过了两年,朱元璋走完了71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