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十万与8
1912年2月12日,在内忧外困之下,满洲国太后叶赫那拉·静芬以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名义颁发了《退位诏书》,殖民统治中国200多年的爱新觉罗家族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按常理,一个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殖民政权,在其谢幕的时候,总该有几个酋长、几个大臣、几个藩镇咬咬牙,或上吊,或投水,或饮弹,或服毒,“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为它画上一个句号。然而那一天,除了龙旗变成了五色旗之外,北京城没有一点点变化,店铺照常营业,戏院依然满客。就是著名的八大胡同,姐妹们还是一如既往的花枝招展。
我翻阅了一下《清史稿》,那一天,北京城里的满洲酋长、军机大臣、殿阁大学士们没有一个自我了断的。军队里的将军、都统、提、镇,地方上的督、抚、藩、臬、道、府、州、县也没有一个狠下心来的。为爱新觉罗家族“想不开”的只有8个人,被编到了“列传二百八十三”里面,社会地位最高的是山东省潍坊市一个叫孙文楷的举人,其他6个是连“干部”都算不上的贡生、诸生,还有一个是不知道名字的杭州望江门更夫“某”,没一个是满洲人。
此前,还闹出了一个笑话。有一个叫托忒克·端方的满洲正白旗酋长,从湖北带领军队去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此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他带领的军队刚到四川境内就哗变了,准备拿他的人头作为见面礼送给革命党。托忒克·端方赶紧和大伙说:兄弟们别杀我啊,我其实是汉人,祖上姓陶,我也支持反满的。士兵没有相信他的鬼话,还是把他给宰了。托忒克·端方多大的官呢?当过直隶(京津冀)、两江(苏皖赣)、湖广(湘鄂)的总督,南洋、北洋通商大臣,算得上位极人臣了,却没有和他的主子、他的民族荣辱与共。33天后,中华民国成立了。
让历史从1912年再往回走268年,1644年 4月25日,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城,明思宗朱由检在景山自缢。那一天,北京城仿佛成了人间地狱,为大明帝国自杀殉国的数不胜数,或阖门同死、或父子俱死、或独身效死。
这里列举一些人的事迹:
刘文炳,江苏连云港人,孝纯皇后内侄,新乐侯。北京城破,叹曰:“身为戚臣,义不受辱,不可不与国同难。”与弟弟、左都督刘文耀投井自尽,其母、妹、妻、妾登楼自缢死。刘文炳的祖母,也就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外祖母,当时90多岁了,也投井自尽。家仆从死者20多人。
范景文,河北沧州人,进士,东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北京城破,留下遗书:“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在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南明赠太傅,谥文忠。
李邦华,江西吉水人,进士,左都御史。北京城破,来到文天祥祠,向文天祥塑像三拜,说:“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京矣。”然后自缢。南明赠太保,谥忠文。
倪元璐,浙江绍兴人,进士,户部尚书。北京城破,穿戴好朝服向皇宫磕头,在桌子上写下遗书:“死,吾分也,勿以衣衾敛。暴我尸,聊志吾痛。”向南而坐,用帛自缢而死。南明赠少保,谥文正。
王家彦,福建莆田人,进士,协理京营、兼兵部右侍郎。北京城破,跳城楼自尽。南明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施邦曜,浙江宁波人,进士,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北京城破,服砒霜自尽。南明赠太子少保,谥忠介。
孟兆祥,山西晋城人,进士,刑部右侍郎。北京城破,在正阳门自缢,长子孟章明在父亲旁边自缢,孟兆祥妻吕氏、孟章明妻王氏也都自缢。南明赠孟兆祥刑部尚书,谥忠贞;赠孟章明河南道御史,谥节愍。
凌义渠,浙江湖州人,进士,大理寺卿。北京城破,穿戴好朝服向皇宫磕头,写遗书拜辞父亲,用力掐喉咙自尽。南明赠刑部尚书,谥忠清。
吴麟征,浙江嘉兴人,进士,太常寺卿。北京城破,对家人说 “今山河碎矣,不死何为”,自尽。南明赠兵部右侍郎,谥忠节。
周凤翔,浙江绍兴人,进士,东宫讲官。北京城破,写遗书拜辞父母,题诗“碧血九原依圣主,白头二老哭忠魂”于墙上,然后自尽。南明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节。
汪伟,江苏南京人,进士,东宫讲官。北京城破,自尽,妻耿氏用刀自尽没有成功,再自缢。南明赠詹事,谥文烈。
刘理顺,河南开封人,状元,东宫讲官。北京城破,写遗书 “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吾何不然”,然后自缢,妻万氏、妾李氏以及仆四人都自尽。南明赠詹事,谥文正。
...... ......
1645年以后,为抵抗南下的满洲人,从长江流域到岭南地区,再到滇缅边境的大明帝国,王公贵胄、守土将士、府县官吏、志士仁人、普通民众,其尽忠报国之心,其咬牙切齿之恨,其不屈不饶之志,其宁死不降之贞尤为强烈,一直战斗到这个帝国的最后一刻。
翻开南明史,读着史可法、黄道周、刘宗周、沐天波、郑成功、张煌言、余应柱、熊汝霖、钱肃乐、张名振、何腾蛟、堵胤锡、瞿式耜、李定国、吴贞毓、王翊、张同敞、冯京第、陈子龙、夏完淳等等的事迹,字里行间渗透着鲜红的血,辛酸的泪。其中,最让我有切肤之痛的则是江阴保卫战和阎应元殉国。
1645年5月,满洲兵攻破南京,汉奸钱谦益、赵之龙等向爱新觉罗·多铎酋长献策曰:“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让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在江南他们将遇到空前的抵抗。
6月21日,汉奸刘良佐带领伪军先行赶到江阴,81天的江阴保卫战拉开了序幕。刘良佐作招降书一纸,从东城外射进。江阴军民回书拒绝。刘良佐见劝降无效,便开始攻城。城中严密防御,满洲兵箭如雨注。江阴形势日益严峻,军民共同推选阎应元领导守城。
阎应元何许人?前江阴典史,也就是前任县看守所所长。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个“不入流”的“微末下吏”,却演绎出了最悲壮的保卫战。
面对先后赶到的24万满洲兵和伪军,日以继夜的围攻、炮轰和强弩,阎应元率领10万江阴军民困守孤城81天,杀死满、伪军7万多人。城破当日,阎应元端坐于东城敌楼之上写到:“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他被俘后坚决不向满洲酋长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满洲人把他关到栖霞庵,当夜寺中僧人不停听到“速杀我”的声音,天明时遇害。
8月22日,满洲兵开始屠城,10万江阴军民或力战到底,或坦然就义,都以先死为幸,无一人投降。
居高官者如刘孔昭(世袭罔替诚意伯)、享重名者如钱谦益(礼部尚书、文坛领袖),都恬不知耻的投降了满洲。如果他们守南京也能和守江阴一样,那大汉民族就不至于做200多年亡国奴了。
历史上,大汉民族遭遇过太多的灾难,匈奴、鲜卑、羯胡、羌胡、氐胡、突厥、契丹、党项、女真、鞑靼、满洲,每一次异族入侵,都是铁骑践踏、大地血洗、生灵涂炭、赤地千里。从1644年明思宗自尽于北京到1683年明懿宗自尽于高雄,翻开这段历史,每一页,每一面,都渗透着鲜红的血、心酸的泪。这里流淌的每一滴血,这里洒落的每一颗泪,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取义,什么叫成仁,什么叫炎黄贵胄,什么叫大汉民族。
1902年4月,革命党在东京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余杭人章太炎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愿吾闽人,毋忘郑成功;愿吾越人,毋忘张煌言;愿吾桂人,毋忘瞿式耜;愿吾楚人,毋忘何腾蛟。”
“腐胬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也愿吾吴人,毋忘阎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