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皇帝的亲爹
在东亚君主制国家,皇帝的老子一般还是皇帝。但也有例外,譬如开国皇帝,他的老子可能是权贵,也可能是最底层的农民。但大多数时候,儿子当了开国皇帝,老子也已经过世了。也譬如老皇帝没有儿子,从自己的亲属中选个过来接班,那这个接班的新皇帝的老子可能是个亲王,也可能是其他层次的贵族。
中国第一位太上皇
刘太公的名字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他本是江苏徐州丰县的一个农民,也不知是哪年哪月出生的,有四个儿子,前三个分别叫刘伯、刘仲、刘季。也估计是那时候的老百姓没有名字,伯仲叔季,就按照出生的次序来称呼了。
刘太公是个老实人,刘伯、刘仲也很本分。老三刘季整天游手好闲,经常被刘太公数落。只是不曾想到这个刘季,46岁还是个亭长,只用了三年灭了秦朝,五载灭了项羽,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高祖。汉高祖发达后有次给刘太公祝寿,也曾数落老子:“您以前常说我无赖,不事生产,不如两个哥哥。现在我的事业和他们比起来哪个大?”
汉高祖当了皇帝了,定了个规矩,五天朝见刘太公一次,好像平常人家父子间的礼节一般。但有人告诉刘太公:“天无二日,您虽贵为皇帝之父,实为人臣,不能让皇帝拜见您。”后来汉高祖再来拜见,刘太公拿着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汉高祖大惊,知道原因后就尊刘太公为太上皇。刘太公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世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汉高祖见刘太公当了太上皇依然闷闷不乐,问了刘太公身边的人,知道是刘太公是想念故土风光,就命能工巧匠在临潼骊山北、渭河南岸选择了一片好地依照家乡故风建造了一座城池,街市屋宇丰县一模一样,把街坊邻居也迁来居住,刘太公一高兴就赐地名“新丰”。“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汉高祖做皇帝的时候,已经54岁了。汉高祖还有两个哥哥,想来刘太公也有80岁左右了。当了5年太上皇,刘太公去世了,在当时算是长寿了。又过了两年,即公元前195年,62岁的汉高祖也驾崩了。
刘太公第四个儿子叫刘交,汉高祖当皇帝后封他为楚王。汉朝灭亡200年后,刘交的后人刘裕建立了宋王朝,是为宋武帝,拉开了南北朝的序幕。“宋武兴,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跋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自刘渊称乱以来,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后乎此者,二萧、陈氏无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这是后话了。
为非作歹的皇帝老子
柴守礼和刘太公一样,都是平民出身,早年事迹已经没法考证。他有个妹妹,是后唐庄宗的宫女,庄宗死后,后唐明宗把她遣回家。回家途中,正好遇到大雨,只好暂时住在旅店里面,见到落魄中的郭威,虽衣不遮体,但气度不凡。柴氏想嫁给他,但父母不愿意。柴氏说:“此贵人也,不可失也。囊中装分半与父母,我取其半。”父母无奈,于是便在逆旅中成婚。
到了后汉隐帝年间,郭威因屡立战功,已经官至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镇守邺都,是当时势力最大的藩镇。后汉隐帝受舅舅挑拨,杀了郭威全家,并且派人去邺都杀郭威。郭威于是起兵造反,灭了后汉,建立了后周王朝。郭威的儿子都被杀了,于是立柴皇后的侄子,也就是柴守礼的儿子柴荣为皇子。郭威当了3年皇帝就去世了,柴荣即位,是为周世宗。
柴荣的皇位来自其姑父郭威,因此他只能以郭家的继承人自居,认郭威为父,以自己的姑母为母。这样自己的老子柴守礼,就变成他“母亲”的哥哥了,“以元舅礼之”。柴守礼即使是国舅,见皇帝也要下拜的,但从人伦上说,老子给儿子下跪,怎么都说不过去。因此,父子俩自从儿子当了皇上,一直到死,再未见过面。
当时的政治中心在汴京(今开封),洛阳是西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柴守礼和一些权贵的父亲一起住在洛阳,朝夕聚合,往来密切,结成团伙,人称“十阿父”。柴守礼敢在市上杀人,暴戾恣睢,洛阳人畏之如虎。周世宗只能充耳不闻,地方官更是不敢追究。
公元959年,39岁的周世宗英年早逝,同年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当时柴守礼还活着,被赵匡胤封为太子少傅,江山是赵家的了,没有了当皇帝的儿子,柴守礼从此老实多了。又过了七八年时间,柴守礼在洛阳寿终正寝,享年74岁。
从平民到皇帝生父再到亡国奴
赵与芮,宋太祖赵匡胤后代,燕王赵德昭九世孙。宋太祖的皇位没有传给儿子,赵德昭后代很早就已经没落,失去王爵,赵与芮的曾祖和祖父均无官职,父亲赵希瓐也不过是一个九品县尉。因此,赵与芮虽属金枝玉叶,但社会地位并不高,与平民无异。他还有一个哥哥赵与莒,兄弟二人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全氏无力抚养孩子,回到绍兴娘家寄居。赵与芮的舅舅是当地的保长,家境尚好,赵与芮兄弟就在全家长大。
当时的皇帝是宋宁宗,宁宗没有儿子,收养皇族赵竑做皇子,赵竑与奸相史弥远不和,曾表示将来当皇帝后就将史弥远发配八千里。史弥远闻知大惧,日夜谋废赵竑。史弥远的门客余天锡路过绍兴时,忽逢大雨,恰好来到全保长家避雨。全保长将赵与芮兄弟介绍给余天锡,说二人是皇室血脉。余天锡回到京城后,将此事告知史弥远。史弥远派人将孩子接到临安,亲自考察。当时沂王没有儿子,史弥远请求宋宁宗赐赵与莒名贵诚,立为沂王之子。
公元1224年,宋宁宗病危,史弥远假传圣旨,改立赵贵诚为太子。5天后,宁宗驾崩,史弥远在说服杨皇后同意后,立即派人去宣召赵贵诚。同时废黜赵竑为济阳郡王,安置湖州。赵贵诚改名赵昀,是为宋理宗。作为理宗唯一的亲弟,赵与芮被封为荣王。宋理宗虽然有过两个儿子,但都夭折了。年过40之后,宋理宗就将赵与芮唯一的儿子赵孟启立为太子。
公元1264年,当了40年皇帝的宋理宗驾崩。赵孟启即位,改名赵禥,是为宋度宗。作为宋度宗的生父,赵与芮没有什么才能,但也不骄横跋扈,可能源于幼时的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他对现在的生活也特别知足。当时宋朝已经处于灭亡的前夕,宋度宗沉迷于酒色,只当了10年的皇帝,就因纵欲过度而驾崩,年仅35岁。他4岁的儿子即位,是为宋恭帝。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又过了2年,即公元1276年,蒙古人攻破临安,宋恭帝与其祖父赵与芮一同被迁往大都,开始了亡国奴生涯。但南宋的遗民却不甘心亡国,他们拥立赵与芮的长孙赵昰(宋端宗)为皇帝,继续坚持抵抗,10岁的宋端宗1278年病死于广东省雷州湾。南宋遗民又拥立宋端宗弟弟赵昺(宋少帝)为皇帝,到1279年,8岁的宋少帝和杨太妃以及张世杰、陆秀夫等10多万宋朝遗民在崖山投海自尽,南宋灭亡。
在元大都,赵与芮为了减弱蒙古可汗忽必烈的猜忌,保住赵家血脉,他向忽必烈贡献出了全部家产,宗室得以保全。当了11年的亡国奴,在历经了儿子、孙子死难后,81岁的赵与芮病逝于异国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