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三百年风雨沐王府
1661年8月12日,在缅甸避难的明朝永历皇帝收到缅甸国王莽白的口信,让他明日过河,同饮咒水盟誓,以结友好。永历皇帝看出其中有诈,但寄人篱下,又不敢答应,只好命黔国公沐天波、大学士马吉祥等官员前去赴约。次日上午,明朝官员来到缅军驻地,即被三千缅军团团包围。
缅军首领在对明朝文武官员进行屠杀之前,命人将沐天波拖出包围圈,不想伤害沫天波。沐天波知道横生变数,夺取卫士的刀奋起反抗,杀缅兵九人,最后也被慌乱的缅兵杀害。其他被骗来“饮咒水”的明朝官员全部被杀,缅兵随即蜂拥突入永历皇帝住所,又杀害永历皇帝护卫三百多人,并将永历皇帝送到了大汉奸吴三桂那里。
缅甸人敢伤害明朝的皇帝,为什么却要保全沐天波呢?那还得从三百年前说起了。
公元1381年,37岁的沐英,担任颍国公傅友德的副手,率领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当时,明朝已经建设14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光复。但云南依然被蒙古人把匝剌瓦尔密统治着,他是忽必烈第五子忽哥赤的后代,蒙古酋长封他为“梁王”。曲靖是云南的“噤喉”,沐英率兵冒雾前进,出奇制胜,迅速攻占曲靖,然后乘着赶来救援曲靖的蒙古主力立足未稳,迅速动用骑兵对蒙古主力展开攻击,俘获两万多人。把匝剌瓦尔密闻讯后,和自己的老婆孩子一起投滇池自尽,也算一条好汉。明军声威大振,沐英、蓝玉率兵直逼昆明,不攻而下。此后,朱元璋让傅友德、蓝玉班师回南京,留沐英继续招降安抚各地土司,开启了沐氏家族镇守云南三百年的历史。
朱元璋是个疑心病极重的皇帝,杀了不少从龙功臣,但却对沫英宠爱有加。沐英很小父母就死于战乱,8岁就被朱元璋收为养子,史书记载,沐英“数从上征伐,入侍帷幄,昼夜勤励”,十八岁就奉命镇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后镇守江西重镇广信。1367年,朱元璋派水陆军取福建,沐英将兵自西攻,破江西福建交界处分水关,下崇安,再破闵溪十八寨,俘陈友定部将冯谷保,又奉命移镇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1370年,沐英被授镇国将军,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军事中枢,掌天下兵马,当时府中机务繁积。沐英在府中七年,处事果断,剖决无滞,深得朱元璋器重。
1376年,朱元璋派沐英前往关陕,体察民情,布皇上恩惠,并给予了全权,又命他练兵准备征战。同年十一月,卫国公邓愈为征西将军,沐英为副将军,随邓愈出征吐蕃。次年四月,邓愈、沐英统兵至甘、青,分三路前进,略川藏,兵威至昆仑山。这次是得胜而回,没有久留。回师途中邓愈死,沐英率师返回,因功封西平侯。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命沐英率兵进击屯兵今天蒙古国前杭爱省的蒙古势力。沐英由内蒙古额济纳旗渡黄河,越贺兰山,涉流沙,七曰至其境。距其营五十里处,沐英分兵四路前进,一路袭其背后,两路左右夹击,沐英自率精骑正面冲击,四面合围,一举战胜。
沐英镇守云南期间,大抓屯田,解决粮食问题。他上疏朱元璋,说“云南地广,宜置屯田,令军士开耕,以备储蓄”。朱元璋同意了沐英建议。沐英令军士且戍且屯,既解决吃粮又稳固驻守,一举兼得。沐英还招携省外人来滇屯田,一时云南屯田大兴,粮食收获大有增加。沐英还以屯田的增减考察官吏的政绩,赏罚官员。沐英组织民工疏浚河道,扩广滇池,兴修水利;招商人入滇,运进米谷帛盐,发展商业。到他去世的时候,屯田总数达到了百万余亩,大大促进了云南的农业发展。
沐英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身边的将士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他都不会动用极刑,还主动结交少数民族领袖,对曾经听命于蒙古的人也既往不咎,将之前怀有离心的人招揽到自己方面来,保证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稳定。1389年,沐英入朝,朱元璋赐宴奉天殿(朝见文武百官的正殿),给予厚重赏赐。朱元璋高兴地说:“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
沐英是马皇后抚养成人的,和太子朱标亲如兄弟。1392年,太子朱标和马皇后相继去世,沐英很伤心,痛哭到了呕血的程度,不久也去世了,年仅四十八岁。朱元璋命令沐英的儿子沐春接替父亲镇守云南,让大臣将沐英归葬南京将军山,追封为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
沐春也很得朱元璋的宠爱,十七岁就被朱元璋任命为都督佥事(正二品),当时有大臣建议朱元璋先考核一下沐春的才能,朱元璋直接说这个孩子是我家里的人,不需要再考核了。沐春在云南七年,辟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溉宜良涸田数万亩,文治武功都效法其父,可惜年仅三十六就去世了。由于沐春没有儿子,他的弟弟沐晟接替镇守云南,此时沐晟刚过而立之年,在京城担任左军都督(从一品)。
经过沐英、沐春两代人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云南地区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日趋安定。沐晟对内继续执行父兄的政策,与当地少数民族领袖的关系愈加融洽。对于周边尊崇明朝为宗主国的国家,沐晟并不过多的干涉他们的内政。但对于敢挑衅明朝的国家,沐晟坚决给予打击。永乐三年,明成祖让沐晟佩戴征夷将军印信,讨伐不断骚扰明朝的交趾,擒获交趾国王黎季犛。明成祖论功行赏,让沐晟子孙世袭黔国公爵位。
在明朝,分封各地的藩王地位都非常的高,忠诚伯、兵部尚书茹瑺因为路过长沙而不去拜会分封在那里的谷王朱橞,结果被明成祖让锦衣卫抓进监狱,被迫服药自尽。但沐晟敢当着很多人的面斥责在云南胡作非为的岷王朱楩,朱楩回京后向明成祖告状,明成祖也不怪罪沐晟。明仁宗即位后,加封沐晟为太傅,为沐晟铸造征南大将军印信,此后沐氏家族镇守云南的都兼任征南大将军。沐晟承其父兄基业,久镇云南,名声远扬。沐晟在云南四十二年,直到七十二岁病逝,追封定远王。
沐春、沐晟从小在宫中和建文帝一起长大。据传说,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化装成僧人,昼伏夜行,历尽艰辛逃到云南,在沐晟的帮助下,云游于洱源的石龙寺四十余年。
到明朝灭亡前,沐氏家族历经十二代,2人封王爵、10人封公爵、1人封侯爵、1人封伯爵,4人官至都督。在明朝,子爵是正一品,王、公、侯、驸马、伯地位比正一品的官员还高,而都督更是节制全国全国兵马的最高武官的官衔。沐氏家族可以直接指挥调动云南所有军队,并对地方官员有监察之权,同时节制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等明朝属国。权力之大,虽朱元璋的凤子龙孙,也望尘莫及。沐氏家族恩威并用,在云南乃至周边属国威权日盛,他们即使不怕天高地远的朱皇帝,也会怕沐国公的。
1657年,大汉奸孙可望攻占云南。最后一任黔国公沐天波跟随永历皇帝到缅甸避难,流离异域。又四年,不屈以死。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2010年,我在昆明至寻觅到了篦子坡,大明永历皇帝殉国的地方,却再无沐王府半点遗迹。走到中缅边境的腾冲县,也只有当年“抗日县长”张问德,却无黔国公沐天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