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爱亲:没有进过皇宫的皇后

作者:汪冰清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6-04

    公元440年,大臣徐湛之参与谋反,失败后自己的同伙都被朝廷捕杀了。由于担心自己被处以极刑,徐湛之将整个事件告诉了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爱子心切,立即拿着徐湛之外婆留下的纳布衣,带到宫中,放声痛哭,随手把纳布衣扔给皇帝(宋文帝),指着它对宋文帝说:“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今日有一顿饱饭,便欲残害我儿子!”

 

    宋文帝听了这番话之后,也大声哭了起来,不仅赦免了徐湛之的罪行,还给徐湛之加官进爵。外婆留下的纳布衣不仅让犯有不赦之罪徐湛之有惊无险,之后又让他飞黄腾踏,那他的外婆究竟是谁呢?

 

    她叫臧爱亲,史书上称她为武敬皇后,是“南朝第一帝”刘裕的原配,宋文帝的嫡母。臧爱亲和刘裕的出身差不多,都是败落的小官僚家庭。臧爱亲嫁给刘裕的时候,刘裕还是江苏镇江的一个小混混,由于父母去世的早,继母又过于溺爱,从小没人管束,游手好闲,喜欢赌博,有一次输光了钱还被债主刁逵吊起来暴打了一顿。

 

    可想而知,臧爱亲当时的日子一定过得很艰难,但夫妻间却能相濡以沫。婚后不久,他们的女儿刘兴弟诞生了,这也是臧爱亲唯一的孩子,也就是徐湛之的母亲,未来的会稽长公主。可是还没等着刘兴弟给父母带来众多弟弟,初为人父的刘裕不甘心一辈子碌碌无为,起了离家从军的念头。臧爱亲拗不过丈夫,只得眼巴巴地看着刘裕离开镇江,去一江之隔的扬州参军。

 

    此后,臧爱亲在家侍奉刘裕的继母,拉扯他们的女儿,还要照顾刘裕两个弟弟。日子过得更加不容易了,但臧爱亲丝毫没有一点怨言。在那个讲究门第出身的社会,一个破落户想出人头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刘裕在军中很多年一直默默无闻,一直到孙恩造反之后,刘裕才真正出头了,他被调到前将军、都督吴郡诸军事刘牢之部下担任参谋,此后跟着刘牢之一路飞黄腾达。

 

    到公元404年,刘裕率领驻守扬州的北府兵骨干发动政变,消灭了桓玄军事集团,由地方诸侯(彭城内史)一步登天,成为了东晋最后一个权臣(“司马德宗之曹操也”),出任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不久升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

 

     但此时臧爱亲已经接近人生的暮年了,一直生活在镇江的她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床头用土作障,墙壁上挂着葛草灯笼,想通过她升官发财的亲属也没有一个达到目的的。《宋书》记载“及高祖兴复晋室,居上相之重,而后器服粗素,不为亲属请谒”。

 

    公元408年,臧爱亲没有等到自己丈夫当上皇帝,就病逝了,享年49岁。12年后,刘裕废黜东晋末代皇帝司马德文,建立了宋王朝。在封建王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女人没有男嗣是很难立足的,但刘裕却追封臧爱亲为皇后,谥“武敬”,并且不再册立皇后。而宋文帝的母亲却只能得到“婕妤”的封号。又过了3年,刘裕驾崩了。遗诏将臧爱亲的梓宫从镇江丹徒迎至南京,与他合葬于麒麟门外,是为初宁陵。

 

    刘裕将对臧爱亲的爱转移到了女儿和外孙身上,在徐湛之还没满十岁的时候,刘裕就下诏“公主一门嫡长,早罹辛苦。外孙湛之,特所钟爱。且致节之胤,情实兼常。可封枝江县侯,食邑五百户”。宋文帝也很尊重自己的嫡长姐,家里面的事情,不论大小都会征求刘兴弟的意见,一直到刘兴弟病逝前,后宫的事情都不是由宋文帝的皇后做主,而是由刘兴弟当家。“会稽公主身居长嫡,为太祖(宋文帝)所礼,家事大小,必咨而后行。西征谢晦,使公主留止台内,总摄六宫。忽有不得意,辄号哭,上甚惮之。”

 

    刘裕担心“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子孙们骄横奢侈,将贫寒时候臧爱亲给他做的纳布衣给了刘兴弟,“后世若有骄奢不节者,可以此衣示之”。也就是文首那件刘兴弟扔给宋文帝的纳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