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明朝首位驸马李贞

作者:汪冰清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3-22

    在大明洪武年间,异姓追赠王爵的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和李贞。其中,和朱元璋关系最亲近的莫过于李贞,大明王朝的第一位驸马都尉,官至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爵曹国公。就连李贞也对朱元璋说自己“衣冠焜燿于三世,恩泽滂沛于一门,揆今食禄之家未有过于臣者”。

 

    但是,在张廷玉修的《明史》里面,李贞却没有独立的传记,就连明代以来诸多人物传记亦难查到他的踪影。或许,张廷玉等人认为,李贞并非因功而获得显赫的地位,一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二姐夫,二是沾了儿子李文忠的光。

 

     李贞,1303年出生于江苏盱眙县,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年轻的时候搬迁到了安徽省凤阳县,后来娶了当地农民朱世珍(未来的明仁祖淳皇帝)的小女儿为妻,在1339年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孩子李文忠(未来的岐阳武靖王)。

 

    1344年,江淮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到处流行,朱世珍家里大多数人都死于瘟疫。

 

    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为了躲避战火,李贞一家到了江苏扬州、淮阴一带避难。不久,李贞的妻子朱氏也在贫病中去世了。朱氏临终前,嘱托李贞两件事:一是拉扯好儿子,二是找到八弟朱元璋的下落。

 

     两年后,李贞带着儿子,经过千难万险,终于打听到朱元璋已经参加了红巾军,率领部队驻扎安徽省滁州市,李贞父子便赶去投奔,“出入乱兵中,草食露宿,几不能存活”,100多公里的路走了一个多月。

 

     当时,朱元璋的亲人中除了侄子朱文正外,就只有李贞父子活了下来。朱元璋见到他们格外高兴,衣食住行都十分优厚,并安排专人辅导李文忠读书。1368年,朱元璋称帝,李贞被封为恩亲侯、驸马都尉。

 

    1370年,李贞被加封为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进爵曹国公。朱元璋不仅让李贞 “敕免常朝,赞拜不名”,还特许他穿五爪金龙的亲王朝服。当时,李贞已经年近七十,身体不是太好,朱元璋想每天都能看到李贞,就把皇城内城的一套房子赐给了他。

 

    李贞年纪大了,但却不愿意李文忠在身边尽孝,而是希望儿子能多为国家开边扩土。李文忠在外面打仗的时候,朱元璋就让皇太子、亲王们陪伴李贞。1372年,李文忠率领部队北伐,部队到了漠北五个多月没有音信。朱元璋以为李文忠已经出了什么意外,便安慰起了李贞。李贞反过来安慰朱元璋说:“您是真命天子,洪福齐天,没必要担忧躲在漠北的蒙元余孽,胜利的消息很快就要到了。”没过多久,李文忠果然凯旋,俘获蒙古王子王孙及后妃数十人。

 

    李贞对骤然而来的富贵,常不自安。平时他穿衣服仅求适体,不求华丽,所食饭菜唯取适口,不求奢侈。朱元璋常常送给他衣服,但他穿坏了的一定要缝补好再穿。他还经常向子孙恳切地叙说那些他还是一个普通农民时的情况。在皇亲国戚中,李贞年纪最大,他认为应该给子孙们做个榜样。他说:“今上方以勤俭化天下,吾为戚里之长,苟为奢靡,何以劝率家人!”

 

    李贞有四个弟弟,父亲去世的时候弟弟们要分财产。李贞说父亲虽然去世了,但母亲还在,等母亲百年后,东西随便你们分,我都不计较。弟弟们都很羞愧。显贵以后,凡是听说亲戚有流浪在外地的,他都会收留。他曾对朱元璋说:“人之生世,贫贱富贵当不改所守,一旦富贵而忘贫贱,君子不为也。”

 

    1379年,李文忠护送晋王、秦王到封地,回来后仅五天,李贞就病危了。朱元璋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李贞的家里,握住李贞的手说:“还认识我吗?”,李贞已经不能说话,仰着面对着朱元璋哭,朱元璋也不禁哭泣。朱元璋回宫后,派去询问李贞病情的使臣络绎不绝。

 

    李贞去世后,朱元璋为李贞“辍朝三日”,并“车驾临奠”。追封李贞为陇西王,谥恭献(尊贤让善曰恭,知质有圣曰献),祖上三代都被追赠为郡王。赐葬江苏省盱眙县,太师、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为李贞写了墓志铭。

 

    1384年,李贞去世五年后,李文忠也病逝于“掌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任上,年仅46岁,追封岐阳王,谥武靖(克定祸乱曰武,恭己鲜言曰靖),赐葬在明孝陵的旁边。祔祀皇家祖庙,肖像挂在祭祀功臣的庙宇里,排名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痛失外甥的朱元璋将照料李文忠病情的淮安侯华中全家流放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给李文忠看病的太医全家都被朱元璋杀了。

 

    可惜,李贞有个败家的嫡长孙李景隆,李景隆出生当天就被任命为羽林左卫指挥佥事(正四品),十九岁就袭爵曹国公,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朝廷有大事,以他为首主议,后被御史告发“在家坐受阁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多立庄田,蓄童仆成千,意叵测”,被明成祖朱棣削去爵位、软禁家中,整个家族也衰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