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再读《朱镕基答记者问》有感
清 正 廉 明
——再读《朱镕基答记者问》有感
温州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付晖
前段时间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有关朱镕基的消息,说的是现在退休在家的朱镕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在的朱镕基一心不问政事,不谈工作,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过着普通人一般的生活。平日基本上就是阅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练习书法,拉拉胡琴,和夫人偶尔来段夫妻京剧,生活平淡而幸福。这不禁又加深了我对朱镕基总理崇高人格魅力的敬佩,怀着这种敬佩的心情,我又细细品味了《朱镕基答记者问》这本书。
这本书里有这么一段文字给我的印象很深:朱镕基总理于2000年10月12日至17日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访问前夕,朱镕基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宫崎勇(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曾任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和日本广播协会(nhk)主持人国谷裕子采访。 在采访快要结束时,国谷裕子说:“对总理有一个请求,如果您有座右铭的话,能否请您写一下,我们准备向日本国民作介绍。我们准备了笔和板。” 朱镕基当场书写“清正廉明”。国谷裕子说:“谢谢。这是您的座右铭?” 朱镕基说:“对,我总是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我还做得不够。”
“清正廉明”——朱镕基恪守了一生的座右铭。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58年,朱镕基被打成右派,就是因为他骨子里有着湖南人那钟刚正不阿,不向不正之风低头的倔强性格,得罪了很多人。在20余年的右派生涯中,朱镕基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没有随波逐流,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1988年,在上海市与大阪市结为友好城市5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写下“清正廉明” 四个字,用以自勉。2000年3月15日,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退休后,朱镕基从来没有回过自己的老家,并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家乡,而是因为他怕家乡人打着他的旗号去搞旅游。这种崇高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折服了我。现在有很多人在年轻时确实能做到“清正廉明”,但在晚年,在即将退休的时候,往往失去了原则,迷失了自己,晚节不保。还有的人在退休之后利用自己剩余的影响力为别人和自己谋取私利。这样的人在朱镕基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啊!
朱镕基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要“清正廉明”,还敢于和一切腐败分子做斗争。湛江海关案、厦门海关案,让很多腐败分子无所遁形,打出了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在查出陈希同贪污腐败案后,朱镕基极为震怒地说。在谈到反腐时说:“无论涉及谁,我们都要把他一查到底,都要把他追查出来,没有任何困难,不会碰到任何阻力。如果有阻力,我也要打破这阻力,把案子查清楚。”由此可见,朱镕基对腐败是深恶痛绝,敢于和任何腐败力量做斗争,有一种不怕死的精神。自幼受到湖湘文化熏陶的朱镕基,身体里就流淌着湖南人“霸得蛮”的血液。
反腐倡廉一直是政府的重点工作,朱镕基在谈到反腐时说:“一是法制,二是执法的力度。”这些年我们在反腐的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贪官都被绳之以法,但是还做的不够。我们还要进一步健全我们的法制,让腐败分子没有空隙可钻。同时还应该加大我们执法的力度,要敢于同腐败分子都斗争,要有不怕死的精神。就像朱镕基所说的: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现在,敬爱的朱总理已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过着适然恬淡的生活。但是他的谆谆教诲还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我将以他为终身的榜样,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祝我们敬爱的朱总理晚年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