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垦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职工幸福感大大增强

作者:中国新闻网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6-25

    中新网海口6月22日电 (王子谦)“没想到退休了,还能住进和城里人一样的电梯房。”在海南省农垦八一农场,退休职工胡三保正准备晚餐,这个普通的农场家庭一年前告别了老房子,在三室两厅中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

 

  6月中旬,记者在海南农垦多个农场采访,感受农场职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

 

  城镇不像城镇,农村不像农村;工人不像工人,农民不像农民,这是农场职工对曾经的海南农垦的最深刻感受,体制的落后让海南农垦落伍为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不到海南省的六成,民生欠账越来越多,社会矛盾凸显,让职工倍感失落。

 

  四年前,海南农垦改制,变化悄然显现。八一农场,宽阔平整的街道车水马龙,道路两旁的商铺整齐划一,多栋小高层错落有致……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像农场而更像一个精美的小城镇,开阔的广场和人工湖,精美的雕塑甚至统一分类的垃圾箱,让第一次到这里的游人由衷称赞。

 

  “我的生活条件比城里人还好,真的很舒服。”胡三保居住在民心花园,他告诉记者,家人过去生活在不到50平方米的连排军营式平房中,由于年久失修,生活质量很差,雨天家中漏雨,门前也泥泞不堪。“搬进125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家里只拿了14.5万元,农场补贴1万。”胡三保的新家明亮整洁,液晶电视、空调、滚筒洗衣机、微波炉等电器一应俱全。“我和爱人每月收入6000元,小孩在外地工作,我们负责带孩子,生活这么好,就安享晚年了。”

 

  八一农场场长罗永华介绍,该农场两年间建设了11083套保障性住房,让85%的农场居民“居者有其屋”。“职工只要花12到14万,就能住进三房两厅,带电梯的花园小区,”他说,小区的实行物业管理,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并且预留了液化气以及热水管道。

 

  罗永华介绍,近年来八一农场修水泥道路62.318公里,为3657户群众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改造电网188.271公里,一系列的民生工程让农场逐步转化成具有完备生活设施的特色小镇,居民的幸福感大大增强。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乌石分院坐落在乌石农场,这座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明显有别于农村卫生所,大大缓解农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上午刚刚做完一例大肠癌手术,”医院业务副院长韩华同时也是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这位外科医生直接面对的是农场的广大职工。

 

  韩华介绍,海南省农垦总医院乌石分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检验科、放射科、急诊科、重症ICU等科室,较为齐全的门类保证了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这里的重症监护室是琼中县唯一的一个,还可以与总医院市县远程会诊。”

 

  医疗条件改善,医疗保险也在提高。乌石农场场长蔡锦源介绍,2009年开始,农场把医保养老等五项保险移交地方管理,让农垦这个庞大的群体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职工的医保水平显著提升,“移交前退休职工大病保险上限仅有1万余元,现在则有15万元。”

 

  据海南农垦介绍,4年来农垦着力解决16个大项的民生问题:全部完成农场电网改造,职工用电从每度1.28元降到0.6元,已建设职工住房13.2万套,职工每户拥有一套产权房的目标正在实现,41.5万人喝上了“放心水”,修建了4100公里的水泥道路,解决了7000多人的就业问题,补交约20万退休人员欠缴的医保费16.5亿元,一次性将农垦退休人员医保纳入地方统筹,对身患9种重大疾病的职工实行补充救助,最高每人每年可获20万元的补充救助。

 

  “现在我们和城市人没什么差别,很满足在这里安居乐业,”工作了几十年的农场职工韦凤兰谈起未来生活,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