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之窗
坚定对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信仰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也为确保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坚定对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信仰,既是这一科学理论所具有的真理魅力和实践威力的必然体现,也是我们统一意志、凝聚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共产党人毫不动摇的政治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建党之初几十人的党,发展到今天拥有8000多万党员、执掌十几亿人口国家政权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党,关键就在于共产党人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即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正如邓小平所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主题。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从时代特征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实践出发,围绕发展目的、发展布局、发展要求、发展方法、发展动力等重大问题,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独创性贡献,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指引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理论。只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治信仰来追求,作为科学真理来捍卫,作为行动指南来践行,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性与真理性的统一。我们党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科学发展观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对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首先,科学发展观坚持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主题、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等。其次,科学发展观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立论基础,把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历史任务和时代课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等。再次,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成果,比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注重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等。科学发展观所贯穿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所倡导的统筹原则、协调原则、质量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的真理性。
作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基于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中国长期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基于对当今人类社会有关发展方面认识成果的正确借鉴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从全局上讲,无论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还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无论是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整体跃升,还是实现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人和物相结合因素的全面优化;无论是实现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还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调整的协调一致等,都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统一。一个科学理论总是在实践中孕育形成,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科学发展观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并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提出近10年来,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亚洲的新领头羊”“世界经济的新引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创新性、指导性得到了充分彰显。科学发展观也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从国内与国外的鲜明对比、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历史与现实的生动对照中,科学发展观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成为一个时代的思想旗帜。
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定对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上的坚定,是思想上高度统一、成熟稳健的基本前提,是行动上步调一致、锐意进取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坚定对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信仰,以新的高度和广度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唱响科学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凝聚改革发展共识源于对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信仰。前进发展中遇到挫折困难时,一般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摇摆彷徨、停顿倒退;另一种是不犹疑、不动摇地朝着既定目标奋勇拼搏。当年,毛泽东在面对国民党军队重重围困时,始终从没动摇过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信念;当年,当社会上纠缠于姓“资”、姓“社”之争时,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高擎改革开放大旗。“发展起来了的问题不比不发展起来的时候少”。今天,要跋涉改革“深水区”、打好发展“攻坚战”,同样需要政治信仰的强力支撑,这个信仰就是能够解决当代中国时代课题的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破除“躲不过、绕不开”的体制性障碍要靠科学发展观来指引,冲破改革的压力和阻力,突破重点领域改革的难题,增强改革的科学性有效性;破解发展“瓶颈”、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要靠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切实牢固确立起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等理念和思路,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道;消除发展疑虑、结成更大共识要靠科学发展观来指引,有力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把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激励前进力量来自于对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信仰。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科学理论引领前进方向、激发创造活力、凝聚意志力量。科学发展观通过指导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涵、提升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水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正确路径,奠定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科学发展观既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为建设小康社会凝聚起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来坚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把它作为具有前瞻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贯彻落实到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坚定对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信仰,关键是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科学理论只有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把握,从理性的深度来领悟,用行动的自觉来践行,才能真正成为崇高坚定的信仰,才能真正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
自觉把科学发展观当作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科学发展观不仅是镌刻于党旗之上的政治理念,也是衡量政治原则的重要维度,是政德修养的现实支点。把科学发展观当作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就要强化政治意识,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各项决策指示;在搞建设谋发展中始终站在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既算“经济账”、又算“政治账”,既把发展作为硬道理、又把稳定作为硬任务;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冲突时,毫不犹豫地顾全大局、维护大局。
自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观察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我们应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胸怀全局、着眼长远、把握机遇的战略品格,确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增强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能力素养,强化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的坚定态度。特别重视把握科学发展观“军事篇”——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时代特色、战略视角和哲学底蕴,使之成为推动部队建设发展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自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立身做人为政的价值追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把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作为政绩,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政绩,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政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自觉把群众当“主人”、当“英雄”、当“亲人”、当“恩人”,与群众结成“舟和水”“鱼和水”的密切关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以艰苦奋斗为幸福,以敬业奉献为幸福,以为人民服务为幸福,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