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之窗
辩证思维与党的建设方法科学化
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建设方法的科学性取决于思维方式的科学性。确立党的建设的科学方法,需要从思维方式上加以研究。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一个基本要求。党中央始终要求全党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辩证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是克服“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强调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一切事物。
辩证思维要求党的建设树立整体性的观念。党的建设整体性的辩证思维是由党的建设具有工程意义所决定的。工程的意思是指由各种内部构造组成的一个系统,支撑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是其内部各种构造的功能合力能够得到发挥,任何一种功能的失衡都会影响工程的整体。从延安时期开始,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形成了党的建设系统工程的基本构造,并在以后执政党建设中得到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后,在这三大建设的基础上,又将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工程系统之中,形成“五位一体”的党建新格局。在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中,党中央形成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原则,提出了党的建设“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指导方针,强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中央反复要求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必须善于统筹协调、把握平衡,在事物的普遍发展中形成有利于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这些思想显示了科学方法的价值。
辩证思维要求党的建设树立协调性的观念。党中央强调“坚持辩证思维,注重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各种关系的协调,体现了主要与次要、整体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相统一。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越是工作头绪多,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是要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推进,不能顾此失彼”。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中协调性的辩证思维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党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思想,辩证处理国内建设与国际发展的关系。在国内建设上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思路。既强调整体推进,又注重突出重点。如道德建设强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社会建设突出以民生为重点;党的思想建设突出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组织建设突出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作风建设突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制度建设突出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反腐倡廉建设突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等等。这些协调性思想正是辩证思维在党的建设中的运用。
辩证思维要求党的建设树立可持续性的观念。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在阐述“发展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思想中,已经包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突出强调了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关注发展不够的问题,又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国家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党的建设同样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党中央强调要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都蕴含着党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005年以来,我们党开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推进党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事例。这次教育活动中形成的许多重要观点,如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必须着力构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都在党的建设理论中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