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瓯江过江通道桥梁架起来了

作者:林乃鹏 彭啸 郑磊 来源:温州瓯江通道建设有限公司 时间:2012-04-01

2010年底举行动工仪式,短短一年多时间——

 

瓯江过江通道桥梁架起来了 

 

工程计划后年7月建成通车,收费站设在永嘉罗东启灶

 

    “看,过江通道桥梁架设起来了。”明媚的春光下,市民陈先生站在瓯江边,兴奋地指着宽阔的江面对朋友说。

    没错,瓯江过江通道瓯江特大桥目前已经进入桥梁施工阶段,桥面正从北岸向江中央一步步伸长。随着建设紧锣密鼓的推进,工程可谓一天一变样。

    市交投集团下属温州瓯江通道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计划,这个工程将于后年6月份主线贯通,7月份建成通车。届时,市民过瓯江又将多一个便捷的通途大道,并且,驾车从市中心江滨西路一带就能上高速公路。

 

    进度怎么样?

    桥梁正在建设,北岸连接线工程7月开工

 

    目前瓯江特大桥水下桩基工作已经完成,从北岸到江中央的桥墩基本已经建好,并且已经建成两孔箱梁(俗称桥板)。南岸市区瓯江路到江滨路这一段高架桥也即将开始建设。

    瓯江过江通道的“学名”叫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工程,于2010年12月举行动工仪式。

    工程起于永嘉县三江街道北岙村附近,连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路线沿楠溪江东侧向南,经由瓯江特大桥跨越瓯江,终点位于鹿城区矮凳桥路北侧,与民航路相接,全长约8.1公里。

    工程沿线设1座4701.4米特大桥、2座398米大桥、2座697.5米隧道,以及永嘉复合式枢纽1处、三江和江滨路互通2处、主线收费站1处、管理分中心1处。

    温州瓯江通道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合同处副处长邓昭伟介绍,工程分两个建设标段实施,第一标段起点为诸永高速公路永嘉复合枢纽,终点为瓯江特大桥后江段南引桥39号墩处,路线长约4.47公里,主要工程内容为:路基、桥涵、隧道工程等,其中路基公路占42.58%。该标段现在处于施工图设计审批阶段,计划今年7月份正式开始施工。

    第二标段起点为瓯江特大桥后江段与瓯江段交叉墩处(第39号墩,老104国道),终点位于鹿城区矮凳桥路北侧,与民航路相接,长约3.58公里,其中跨江长度为2.3公里,就是目前瓯江江面在建的大桥。

    过江通道采用高速公路等级建设,永嘉复合枢纽至三江段为双向四车道,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4.5米;三江至市区望江路段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为32米。经过前期预测,考虑到将来永嘉瓯北往来温州市区的车流量较大,因此三江至市区望江路段设计为双向六车道,比永嘉复合枢纽至三江段要宽。

 

    桥梁怎么建?

    桥墩上搭“饭盒”,往里灌混凝土

 

    从永嘉三江进入瓯江特大桥施工栈桥,只见一个个桥墩也站立在江中,从北岸一直列队到江中央,似乎正在迎接箱梁从他们“肩膀”上跨过。于此同时,两孔共109米的箱梁已经浇筑完成,架在了桥墩之上,第三孔桥梁正在建设之中。

    项目经理部副经理丁延书介绍,一孔桥梁长50米、宽16米,重约1500吨,相当于23000多个体重65公斤的成年男子的总重量。每孔箱梁上将可划出三条车道,将来承当一个方向的行车道。

    大桥所在的瓯江江面宽约2200米,巨大而沉重的桥梁是如何架到桥墩上的?

    制造桥梁一般有两种工艺,一种是在陆面的场地上预制箱梁,然后运输到桥墩边,用起重机吊起安装到桥墩上;另一种是现浇箱梁,也就是在桥墩上搭建好模架,往里面灌注混凝土形成箱梁。瓯江过江通道瓯江特大桥就是用现浇箱梁的工艺。

    这就用到了梯形的大“饭盒”——移动模架。工人先在桥墩上安装一种叫“牛腿”的设备,它能牢牢地抱住桥墩,形成一个支撑平台,上面托起一个上宽下窄,呈梯形壮的长形铁模架。模架像饭盒一样,里面可以盛混凝土。工程车把混凝土车运至现场之后,往里面灌,使之根据模具形状凝固成桥梁。

    一孔箱梁的浇筑周期大概20天。做好之后,模架在机械推动下,沿着箱梁走向向前移动,搭在下一个桥墩的“牛腿”上,如此反复进行,桥梁就一段段接起来,渐渐变长。

    瓯江特大桥的建设还有诸多特别的工艺。虽然主跨箱梁还没开始施工,但记者已经了解到了它的特殊之处。

    主跨箱梁有200米,如果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造桥,桥梁本身的厚度可能要达到10多米,有4层楼那么高。因主跨箱梁下要通航行船,且距离市区又很近,如果桥梁高度过高,引桥的坡度就会很陡,这样会给车辆上下桥造成很大的困难;如果造得不够高,则会给大桥自身带来危险。

    怎样才能让桥梁高度既保证大桥安全,又让船好开、车好走?在设计时,综合各方专家及技术、施工部门的意见,采用了钢混组合的连续钢构桥型。因为钢箱梁的高度只有3.5米,比钢筋混凝土的10多米薄了很多,而且承重力也够,对大跨径桥梁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根据设计,主跨上将有并排平行的两段80米长的桥梁,全部采用钢材箱梁,他们将支撑起大桥最高处的桥面。这两段钢箱梁加起来有1600来吨,会全部在工厂制作好,预计在2013年下半年,用船运到瓯江,到时候直接起吊,焊接到旁边的钢筋混凝土桥体上。为了保证成功,他们已经制作了模型来验证。

    这种桥型,在全国也属少见,第一座是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第二座可能就是本项目的过江通道瓯江特大桥了。

 

    怎么抓进度?

    业主“盯”得紧,施工单位举措多

 

    在瓯江特大桥建设工地,有多个摄像头24小时盯着重要场所。另一头,在10公里外乌牛镇的温州瓯江通道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能从电脑屏幕上很清楚地看到工地现场的一举一动。

    “通过视频监控,我们就能知道施工是否规范,安全保障是否到位,以及工程进展快不快。”温州瓯江通道建设有限公司相关人士称,依据《温州市公路建设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各参建单位都建立了终端视频监控室,充分发挥科技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安全、质量监管水平。

    他们介绍,为增强工作的系统性、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建成本项目,公司全面推行项目管理,实施一流管理理念。在总结以往高速公路,特别是我市境内的甬台温、金丽温、诸永高速公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自项目开建之初就开始酝酿实施一流项目管理,并在2011年6月特别编制完成了《项目管理大纲》。

    这套“宝典”里凝聚了项目建设管理标准化的创新理念,专门用于指导工程管理,制定了整个项目管理期间的基本要求,形成了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使项目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装摄像监控也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为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项目公司还成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通过明确奖惩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形成良好的质量互比氛围;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强化质量管理;通过完善安全、质量监控手段,提高预防能力,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质量控制。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管理得力、保证有力”的管理体系。

    为提高工程管理的透明度,项目公司(指挥部)委托中交海德公司开发建设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软件系统,对项目公司(指挥部)行文办公、设计变更、工程计量与支付等进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透明度。

    作为承建方,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工程二标段项目经理部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以促进工程的推进。

    “从打桩开始,我们就千方百计抓效率。”项目经理部副经理丁延书告诉记者,在水上桩基平台施工中,由于瓯江水域卵石层最厚深达48米,厚度大,粒径松散等复杂地质影响,采用普通钻机完成一根桩基施工大约需要15天时间。为提高工效,项目部进行科技攻关,采用旋挖钻机代替冲击钻施工,一根桩基施工仅需12小时,提高工效近30倍,同时也彻底改写了瓯江海域无法进行旋挖钻机施工的历史。

    不仅在设备投入上抓效率,他们还在施工人员力量上加大投入。“我们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按时上班,一天干八九个小时。”工人杜军营说。从他那黝黑的脸庞、被江风吹得干裂的皮肤,能看出在户外工作的频繁。

    丁延书说,按往常的做法,类似规模的工程,施工人员一般安排六七十名,但瓯江过江通道通车十分迫切,他们就增加一倍施工力量达到120余人。

    此外,工程的建设还得到多方的支持。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永嘉县高度重视,倾力支持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了工程征地、施工场地借用、土地报批3项主要任务,还计划以每季5000万的频率拨付资金,支持本项目建设。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市各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秉承“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帮助建设单位协调解决各类难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从哪里上下大桥?

    两岸设置三江、江滨路互通

 

    过江通道通车后,市民从哪里上下过江通道瓯江特大桥?根据最新的设计方案,工程将在市区江滨路和永嘉三江分别设置互通口,并在永嘉罗东启灶的主线位置设置一处收费站。

    温州瓯江通道建设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三江互通将连接三江街道规划的中心大道;江滨路互通,将连接江滨路,同时除了江滨互通,还可以同民航路直接上大桥。

    江滨路和三江分别设置互通,主要是为便利瓯江两岸群众过江,到时候群众可以像过东瓯大桥(瓯江三桥)一样,往来永嘉和市区。

    而主线收费站,原来设计放置在三江,但考虑到促进温州瓯江两岸协调发展,以及三江片区开发建设的需要,经温州市人民政府牵头,永嘉县政府与业主公司协调,将项目主线收费站由原来的三江移至罗东启灶段。收费站移至罗东后,将大大提升三江区位档次和品位,对三江片的整体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瓯江过江通道设计时速算,届时市民驾车从市区灰桥到永嘉三江只需两三分钟,比目前采用渡轮到达对岸快多了。

 

    有哪些积极意义?

    不仅方便交通,还能带动北岸发展

 

    家住永嘉上塘但在温州市区工作的杨先生说,现在开车上下班都是绕道东瓯大桥,到上塘要花40来分钟,遇到堵车时会更麻烦。他说,瓯江过江通道建成后,从市区到上塘估计20分钟就能到,以后上班就不担心堵车迟到了。

    瓯江过江通道工程不仅是当地居民盼望已久与温州市区相连接的桥梁,也是温州构筑北向对外大通道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给市民出行或北上杭州,或西赴金华,将带来极大的便利。尤其对市区东片车辆往返永嘉将少绕行约10公里的车程,不仅缓解东瓯大桥和车渡码头的交通压力,还与新老104国道、41省道形成交通网络,对完善城市路网结构、促进瓯江两岸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的建成,还可以拉大城市框架,加速瓯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促进“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建设。

    作为温州大都市内的三江,是温州都市区未来拓展的重要腹地,永嘉县也正以打造“温州浦东”为目标建设三江。瓯江过江通道的建设,势必为该板块的崛起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