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温州竞争力

作者:新闻审核员 来源:温州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时间:2009-08-14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交通画出了一道充满活力的发展轨迹。如今,温州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交通这个“先行官”正结合区域经济板块的变化,描绘新的战略蓝图。

 

        七月酷暑,热浪袭人。然而,高温阻挡不了温州各个交通重大工程的建设进度,建设者们仍奋战在一线,建设工地一派沸腾景象。

        在东海之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祥地、改革开放的“马前卒”——浙江温州,其“先行官”正在寻找撬动区域板块腾飞的支点,抢抓机遇,加快现代交通“三大建设”,突破交通瓶颈,开启腾飞之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向国家级交通枢纽型城市迈进。

        其中,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是促进温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是推动温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切实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温州形成一股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合力,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当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实践,主要加快对外公路、航空港、水路、疏港交通、铁路枢纽、农村公路、重要交通节点疏散道路、客货场站八个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既开启民生的方便门,又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目前,温州正在强势推进的国省道以上重点项目共27个。其中,绕城高速公路北线、104国道乐清段、56省道文成段、乐清湾港区建设开发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强力推进交通重大项目,可以为温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温州市交通局局长朱铁山表示,这些交通项目的实施和发展,对于温州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加快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的开发建设,主动接轨大上海、海西经济区,融入长三角、珠三角,加快“三个温州”建设,提前实现温州第三次跨越,全面步入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枫新道”美耀浙西南

        文成县地处浙江省温州市西南部山区,以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字伯温)的谥号为县名。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奇峰耸峙,百瀑飞扬,峡谷幽幻,碧湖潋滟。风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人文风光独树一帜,使这片神秘的土地到处充满诗情画意。但地理区位、地貌等先天条件的限制,使其经济欠发达。当地群众说,没有好路,再好的山水也没人知道。

        “只有改善交通状况,才能让更多的人领略文成的迷人风采,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文成政协副主席、56省道文成改建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吴育民说。

        56省道文成花园至西坑段是文成县境内的一条主要通道,过去是战备公路,如今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8年,该路段被列入浙江省交通基本建设计划。

        据文成县交通局有关人士介绍,该路段改建工程贯穿5个乡镇,主线全长19.785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项目概算投资约4.19亿元。由于此路是文成县挺进县域中西部的一条主要通道,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文成县的投资环境,对促进生态旅游县建设等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成县交通部门积极加快项目前期推进步伐,积极当好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参谋。文成县委、县政府对该工程也给予高度重视,为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系列便利。文成县委、县政府为加强对改建工程的领导,成立了县56省道改建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县长亲自担任总指挥,增强了指挥协调能力;抽调发改委、交通、国土等部门和有关乡镇业务骨干组成前期工作班子;在组织人事、工作重点、财力投入等方面的安排上都向交通倾斜。

        与此同时,改建工程建设指挥部非常注意与省市部门的衔接,时刻保持与上级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前期各环节的审查和审批衔接非常紧密,大大推进前期工作进度。

        今年1月15日,工程顺利开工。“56省道文成段改造之后,从文成到温州的车程将比过去缩短1小时左右。”吴育民说。

        56省道文成段不仅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路,还是一条通向景区的重要通道。文成旅游资源丰富,古老浪漫的“红枫古道”闻名遐迩。为配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指挥部又在路边大量栽种红枫。枫林护路,气势雄伟,将成为文成的“红枫新道”。

“风中百合”舞动104国道

        雁荡山位于温州乐清市境内,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旅客到此游览观光。

        104国道是乐清市的交通主干道,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条双车道的二级公路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特别是104国道湖雾至清江段环绕雁荡山东面、北面、南面的路段,常常被拥挤的车辆堵得水泄不通,使用不到8年的路面已是面目全非。

        温州市交通局决定对乐清市104国道湖雾至清江段进行拓宽和改造。据该路段工程建设指挥部有关人士介绍,改建项目被列为省、市重点工程,于2005年年底全面开工,全长28公里,总投资约5.5亿元,按二级加宽标准设计,双向四车道,主要结构物工程有特大桥一座、大中桥4座、小桥14座、隧道5座、涵洞62道。

        该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克难攻坚的进程中,坚持站在破解难题的第一线。大横浦、小横浦段山体爆破工程为沿线主要控制性工程之一,山体共需爆破、开挖、清运土石方27万立方米。线长、离居民区和交通主干线近、交通管制难、炸药审批程序复杂及手续繁琐等是爆破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经过多方一个月的协调和精心准备,终于顺利实施了第一次爆破。

        截至今年6月底,该工程已完成投资额4.1亿元,占总工程量的74.5%。目前,全线路基工程已近尾声,新改建的公路初露端倪。

        如今,在104国道雁荡高速公路出口段,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宽阔整洁的沥青路面中央以及两侧矗立着一座座崭新的风力路灯,硕大的扇叶迎风转动,宛如风中绽放的百合花。据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林西平说,这里地处海岸,风力资源丰富,所以安装的是零耗电、零排放,属于绿色环保产品的风力路灯和风光互补路灯,解决了电力紧缺、电费难支的矛盾,避免了因路灯电缆被盗导致的“有灯不亮”的问题。经过16个月的使用和观察,这些风力路灯经受住了数次台风的考验,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乐清湾港区厚积薄发

        作为浙江省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的“主战场”之一,乐清湾港区开发建设日前传来捷报:销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中国水泥巨头——海螺集团,签下了8亿元的项目投资意向。

        乐清湾港区总规划陆域面积111.2平方公里,可开发港口岸线34公里,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疏港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在区内交会。区内腹地资源充裕、集疏运功能发达、水深条件优越、城市依托功能完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良好的建港条件,被温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温台沿海产业带12个重点产业功能区之一。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实施的《温州港总体规划》明确指出,乐清湾港区是温州港最具潜力的港区。

        据交通运输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测算,一期建成后,总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相当于乐清市现在每年的经济总产值。

        筑堤围海,是形成乐清湾港区陆域的主要形式和途径。经过两年的建设,工程4个围区主堤坝已全部和龙,累计完成总投资6.3499亿元,预计将于今年8月全面竣工,拟于今年年底前进入供地程序。工程概算总投资约17亿元的两个码头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开工。全长23公里的疏港公路,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工程项目于6月份被批准立项。港区铁路专用工程项目已通过上海铁路局的审查。

        乐清湾港区的良好前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截至目前,已经落户的项目中,10万吨级船舶制造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海螺水泥磨粉系统项目已编制完成项目申请报告书,并取得浙江省发改委的项目联系单;7万吨级船舶制造项目已完成编制项目总布置方案;一条3.5万吨级船舶即将建成下水。

        据乐清湾港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霜介绍,下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继续推进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招商选资,加快临港产业集聚。

击破绕城高速项目“瓶颈”

        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工程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于2005年6月30日全面开工建设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3.66亿元,占总投资的95.62%。

        该工程是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公路网主骨架“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中的“一绕”——温州市绕城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甬台温、金丽温、诸永三条高速公路及104国道、49省道等国省道公路的重要枢纽通道,也是温州市“百项千亿”工程,温州市委市政府将其列入“破解三大难题,打好三场硬仗”的关键性项目。它的建设对于加快温州市城市化进程,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绕北指挥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绕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针对导致项目第一台同段前期工程停工的民房、企业拆迁和过渡安置以及工程队难复工等系列问题,专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第一合同段督导协调小组,进驻第一台同段施工现场。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前提下,指挥部分专题连续召开会议,大力开展解放思想讨论,从转变思想观念上求突破,调整思路,研究破解难题的方法和措施,并迅速与沿线县(市、区)政府和合同段指挥部形成共识,坚持将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和管理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逐一破解难题,从一个个“死胡同”中走出来,实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信息化管理是近年来工程项目管理的热点。该指挥部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多方论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目前,该工程遗留的政策处理工作已接近尾声,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各环节无缝对接,全面进入冲刺阶段,计划今年年底建成通车。

康庄工程带旺新农村

        一向以民营经济发达著称的温州地区,有不少乡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有过一段漫长的“出行难、发展难”的岁月,修路成了广大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从2003年6月开始,温州交通人精心组织、攻坚克难,完成了一项被誉为“惠及万民、泽被后世”的乡村康庄工程,使全市100多万名群众受益,为温州新农村建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温州建立了由副市长挂帅,市交通局、市康庄办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落实的工作机制,把康庄工程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和“139富民攻坚计划”的重要举措。各地层层成立康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举行动员大会,市县(市、区)乡(镇)村,形成共识,上下联动,掀起抓住机遇大建康庄工程的热潮。实施过程中,各地从多个层面大力推进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温州市康庄办在加强协调、上下联动、推进进度的同时,对进度和质量更是紧抓不懈:每月通报进度情况,每季度召开主任例会,通报情况,指出问题,研究措施,提出对策,布置任务,同时实行社会监理制度,技术人员深入工地加强监督指导,发现质量问题责令整改、返工,毫不手软。

        温州交通建设者们用水泥、石块、沙子和汗水浇筑起农民千百年的梦想,让温州的农村旧貌换新颜,坎坷变通途。请看一组可圈可点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通乡公路等级化、路面硬化全部完成;通村公路建设(康庄工程)路基改造、路面硬化达11347公里;5771个行政村通上等级公路,5641个行政村路面得到硬化,通村率、硬化率分别达到95.4%和93.2%,分别比2002年年底的55.84%和50.49%提高了39.56个百分点和42.71个百分点。全市8个县(市、区)实现“双百”目标,完成投资32.3亿元。

        温州乡村康庄工程促进了农村公路事业的发展和客运网络的建设,农家乐红火,农产品俏销,农民收入也提高了。康庄工程把文明、富裕和希望带进了农村,带给了当地群众。 

(摘自7月31日《中国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