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构建交通枢纽型城市--访温州市交通局局长朱铁山
记者:温州地处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过渡地带,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区之间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其地位日显重要。在此背景下,温州交通面临新的抉择,您觉得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和发展才能适应这种城市角色的转换呢?
朱铁山: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转换来加快交通发展,融入到这三大经济板块中去。
第一个方面,完善运输方式,构建综合交通。一是海陆空铁全面发展,二是运输方式的组合。这一点对温州融入到这三个经济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方面,提升运输网络,畅通对外交通。温州目前对外交通的网络有几个重点:第一是路网布局的对接,对接主要是依靠重大项目;第二是物流网络的提升和整合;第三是加快与相邻城市的连接路建设。
第三个方面,加密道路的骨网,顺应发展需求。温州采取了三大举措来加密道路的骨架网络:一是加快在建项目,二是提前实施一批项目,三是抓紧储备一批项目。
第四方面,提高运输的质量,发挥潜在的效益,特别要提高已经在使用的道路、港口、码头、铁路的运输质量。
记者:温州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事关温州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您认为交通重大项目的推进对今后一个时期温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朱铁山:温州是一个从滨江向滨海发展的城市,也是一个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的城市。改革开放以前是交通制约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是交通助推了温州经济的发展。
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从城市的发展角度来看待交通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是加快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辐射作用,二是提升城市的品位,三是改善人民生活,四是融入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圈。
从交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有三点:第一,从通道型交通到枢纽型交通的发展;第二,从单一交通到综合交通的发展;第三,从封闭性交通到开放性交通的发展。
记者:请介绍一下温州重大交通项目的推进情况,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朱铁山:温州规划了650公里的高速公路,今后要把高速公路通向每个县。今后五年,国道要基本建成一级公路,省道要基本建成二级公路。铁路方面,7月1日温福铁路通车,8月1日甬台温铁路通车,10月1日动车组通车。民航方面,将于今年年底扩建飞行区,建造3200米跑道以适应国际航班的起飞和停降。港口建设方面重点建设深水港,以前港口建设都是在瓯江里面做文章,现在向瓯江口外东海上发展。
主要成就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港口方面,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从滨江到滨海;民航方面,从地方航空港到国际航空港迈进;铁路方面,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单一到多条;公路方面,从路段到网,从城到乡。
记者:目前,温州正在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并将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您认为温州交通在哪些方面作为推手,更能发挥“先行官”的作用?
朱铁山:概括起来四句话:第一,提升交通发展理念。交通主要应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而过去的交通仅仅停留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第二,完善交通发展思路。第三,确立发展目标。理念有了思路有了,具体要做到什么程度,要有长远计划。第四,落实交通发展任务。
温州交通当前的目标是扩投资、保增长,近期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努力能够成为国家级的交通枢纽城市。
因此,温州交通的推手是以“三大建设”为主题的,原则是积极、务实、效率、规范,做到确保项目投资、确保民生改革、确保产业转型、确保行业稳定。
记者:最近几年来,温州交通建设成就斐然。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对整个温州交通建设有哪些启示?
朱铁山:重大项目建设对温州城市发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小项目小发展,大项目大发展。以前交通仅仅解决民生问题,现在交通要解决发展问题。交通是一个公共服务性的产品,为社会服务,为百姓服务;交通也是个基础性工程,是一个平台;同时,交通也是个民生工程,所以必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要做好重大项目的推进,必须有五个声音:政府关心的声音,群众赞成的声音,各方支持的声音,媒体宣传的声音,内部表态的声音。如果没有政府关心的声音,靠交通部门自己去协调,就很难协调成功,必须由政府出面来主导。群众工作一定要做好,否则重大项目就推进不了,这也是一直以来碰到的最大难题。如果没有有关部门及各方支持,项目就很难审批。每一个重大项目的推进,媒体都要宣传,没有宣传,群众就理解不了这个项目的意义何在。此外,交通的队伍建设也要做好。
(摘自7月31日《中国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