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借脑”缓堵“买”良方

作者:新闻审核员 来源:温州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时间:2009-08-10

        为统筹管理城市建设项目进度、加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包括电动车)管理、针对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情况,成都交通部门多次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对策,并已经开始着手调研缓堵政策措施。笔者近日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改善交通状况,成都市已经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及美国某咨询公司签订协议,“借脑”为成都的交通问题谋出路,最终报告将在明年4月提交。

重点在交通管理和交通政策上挖潜增效

        据介绍,成都此次交通缓堵的理论依据是加大供给和引导需求并举,建立供需动态平衡;核心是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最低的社会投入和资源代价换取最高发展回报;关键是建设和管理并重,硬件与软件两手抓;在城市交通规划、工程建设、交通管理、交通政策不同层面上多管齐下;重点是交通管理、交通政策上挖潜增效,成都市目前正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拟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尽快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将试点区域从密集区向外逐步扩大,收费标准以试点价为基础稳步提高,以控制中心城区个体交通总量增长,遏制拥堵恶化发展势头,为大容量公交体系(快速公交、地铁)的建成运行争取时间。以占道停车整治为切入点,利用中小街道组织单向循环和单向交通,分流干道交通、均衡路网负荷。尽快研究制定《占道停车管理办法》,实行占道停车的审批、管理、收费三权分离。尽快出台《建设项目开工统筹管理办法》,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严格进度管理,健全奖惩机制。严格交通管理执法,扩大电子监控覆盖范围,加大违章处罚力度。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尽早形成网络,弥补地铁建设期间公交运力的不足;同步建设配套公交场站,解决公交车辆保养场地不足,布局不平衡问题;通过GPS营运调度系统建设和线网优化,提高准点率;开行支线及小区公交线路,消除公交服务盲区;规范公交营运市场,建立考核机制,加快票制、票价改革,提高公交吸引力。规范信号灯点位设置;加大投入,加快进行信号机技术升级和联动控制改造,实现配时优化远程控制,信号系统运行故障诊断、报修自动化。以实现交通组织调度、监控、应急指挥、交通诱导、客货运输组织、交通资讯实时发布等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一体化为最终目标,启动城市智能化交通建设。加快前期方案研究论证,确立城市快速路网架构;节点的立体改造、平面渠化与加密路网、打通断头路相结合,逐步改善城市既有路网结构,最终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级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级配合理的路网体系。积极推广交通引导型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模式,促进新城建设与交通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车子停城外转乘地铁上班

        成都将加快道路建设、改善交通组织方案来缓解交通拥堵,交通规划和交通政策更能为成都交通以后的走向定下基调。据了解,交通政策和交通规划研究也被纳入了缓堵的综合对策。

        “通过各种手段来调整中心城区的车流量和流向等。”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动车的增多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但同时也反映出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是必然趋势。成都将通过一些经济手段来调整进入市区的车流量,比如实现停车收费差别化,越靠近市区、越是高峰时段,收费标准就会越高,这样可以避免一些车辆进入闹市区,从而减缓交通拥堵。同时,通过智能交通手段来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无序交通流量等。此外,为了提倡市民公交出行,以后将在地铁站点(或快速公交)场站附近建设一定规模的自行车和机动车停车场,配以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鼓励有车市民在这些站点换乘公交车进入市区。

       据了解,此次研究范围重点为中心城区,同时兼顾市域、区域,研究内容涵盖成都市交通现状的问题及症结;成都市未来交通发展形势分析;成都市近期交通发展目标及主要指标;成都市未来交通发展战略及对策;成都市近期交通改善行动计划;配套保障政策、措施,包括投资、体制、技术和法制。今年7月中旬完成初期报告;12月底前完成中期报告;2010年4月底前形成最终报告。

——摘自2009.8.7《中国交通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