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融资“高速路”——访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祖伟

作者:新闻审核员 来源:温州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时间:2009-03-20

信用评级:融资“高速路”

——访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祖伟

 

        2009年2月18日.由世界银行和国家财政部、重庆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在重庆举行。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高发司)董事长李祖伟作为地方政府建设性投资集团的代表,在会上作了题为《信用评级——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工具》的主题发言.其新颖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和好评。

“重庆模式”引起世行关注

        记者:您作为重庆“八大政府建设性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八大投”)的代表在会上进行发言,怎么想到以信用评级这一内容作为自己的发言主题呢?

        李祖伟:2006年年初,重庆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率团赴华盛顿世行总部访问.发表了关于重庆八大投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主题演讲。正是这个主题演讲,使世行研究人员对重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投融资改革产生了广泛兴趣。2006年下半年.世行即启动了对重庆八大投投融资工作的专题研究。历时两年,于近期顺利结题,形成了《关于中国重庆国有投资集团公司的技术援助报告》。世行在调研报告中明确指出.重庆模式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参考价值.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有益借鉴。该报告引起财政部、发改委、国资委等中央部委的高度关注。为了更好地研究推广重庆在融资工作上的宝贵经验,开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工作的新途径,财政部、世界银行、重庆市政府主办了此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国际研讨会”。高发司作为重庆最大的政府投融资集团,在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我随黄奇帆常务副市长访问了世行,并在世行作了“关于地方政府投融资企业如何争取国家和政府支持,利用各种工具和金融产品开展投融资工作”的演讲,因此,主办方邀请我代表重庆八大投在此次研讨会上做关于“信用评级”的主题发言。同时世行对中国城市投融资模式研究是以重庆高发司为样本开展的。

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

    记者:重庆高发司作为政府八大投之一.是如何利用信用评级,打造信用主体的?

    李祖伟:2000年以前.作为政府投资公司.重庆高发司仅仅是项目的实施主体,投融资功能和企业的信用以及对信用评级的认识尚处于一种萌芽状态。2003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将重庆高速公路“二环八射”的建设计划提前十年在2010年完成.为了适应发展需要.重庆高发司实行“建管分离”。取消二级公司的法人资格,强化了高发司的财务和资产管理,集中信誉,统贷统还,提升了公司在金融单位的信用。其次,重庆高发司通过开展“建设管理年”等活动.严格规范建设管理,确保建设资金使用安全.不断提高公司承建工程的质量,进一步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市场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按照信用评级所要求的一些指标来指导和开展工作,主动适应信用评级的需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对重庆高发司“保住30%的资本金和700%以下的负债率”两个基本面的要求,我们利用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的政策支持,通过积极落实税费优惠、土地储备、盘活存量资产等三项措施,降低负债率,提高了我们的信用等级。例如我们改变高速公路的路产折旧方法,减少折旧成本支出,减少亏损,蒋市级投入转为财政补贴,实现了扭亏。

        记者:重庆高发司在开展信用评级基础上,是如何利用信用主体开展融资工作的?

        李祖伟:重庆规划在2010年前建成“二环八射”近2000公里高速公路骨架网,重庆高发司负责其建设、营运、养护、融资等方面工作。“二环八射”高速公路概算总投资1077亿元,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人资金远远满足不了建设需要,为此,重庆高发司在近年经营工作中.通过信用评级打造的信用主体,以多种方式开展融资工作。

        一是利用政府注入资本金、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减轻资本金和还贷的压力,先后合作建设高速公路3条,融入资本金28.29亿元,转让经营权项目3个,融入资本金41.55亿元。二是利用自身良好的信誉,争取各级金融机构的放贷,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截至2008年年底.累计使用国内银行贷款559.37亿元。此外,重庆高发司在2005年就开始了为发行短期融资券而进行信用评级的尝试。有了充足的资金保证建设和营运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的规模、实力和信用状况都得到了大力提升,公司的资产总额也由2002年年底的237亿元迅速增加至去年年底的81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自身经营情况.通过资产剥离、债务重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手段盘活道路存量资产,“以时间换空间”。同时将已具有现金流的资产和近期将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通过债务结构的调整,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资产结构,提升信用等级,改变以银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适时根据资本市场情况选择直接融资来获取资金。

政府性投资公司评绁要有“中国特色”

    记者:作为一位政府投融资企业的董事长.关干政府性投资公司的信用评级,你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和建议?

    李祖伟:首先.我认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其经济也有自身特点。我国政府在成功运用“有形之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中国经济的成功,是政府以“有形之手”主导市场这支“无形之手”取得的成功,是“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交互发挥作用所取得的成功。而信用评级只是作为“无形之手”的一种工具,评级公司在运用这种工具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有形之手”的作用,特别是对成长型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的研究方面,更要联系融资主体所处的具体经济体制,对政府信用影响企业信用的具体方面进行科学的量化。

    其次,评级机构要加强和完善对政府性投资公司的信用评级体系研究.充分考虑国情、市情和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评级模型,客观公正地反映政府性投资公司的信用等级。在信用评级时要充分考虑政府性投资公司所从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不能拘泥于现实的财务指标,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要从基础设施未来自身巨大的经济效力来看。从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巨大的推动力来看,要看到政府在财力增强后对于政府性投资公司的后续增信能力。

    最后,政府要有持续的措施和政策来保证政府性投资公司良好稳定的信用级别,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性投资公司体现出了中国特色,是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以市场化手段实现政府目标的一种行为。为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政府性投资公司所建设的项目在体现出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肩负着带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发挥社会效益的重任。因此,为保证政府性投资公司良好的信用级别以及持续的投融资能力,除了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外,更需要政府对政府性投资要有持续的措施和政策,为政府性企业注入信用。这些政策和措施除了常规的做法外,政府还可以对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地区的基础设施采用不同的政策扶持,可考虑跨行业和跨区域的注入方式,将从基础设施建设中受益的行业或地区取得的收益向政府性投资公司注人.对其“反哺”,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链接

信 用 评 级

 

        信用评级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通常被称为资信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可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也可为企业自身提供决策参考,是独立的第三方(资信评级机构)按照公正、客观的原则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经验,就各经济主体和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大小所发表的一种专家意见。评价对象是经济主体按合同约定如期履行债务或其他义务的能力和意愿.其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作为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工具.信用评级对投资公司的投融资、改善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信用评级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投资公司拓展融资渠道、稳定融资来源、降低筹资成本。高等级的信用可以帮助投资公司取得金融机构更多支持,得到投资者的信任,扩大融资规模。其次,地方政府投资公司可以从评级机构客观的评级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为获得优良等级而改善经营管理。同时.投资公司通过信用评级可以提高信用意识,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吸引投资人参与合作。

 

 

                 ——摘自2009.3.16《中国交通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