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市今年首条高速公路建设用地获国务院批复------绕西南项目已进入全面实质性实施阶段
近日,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工程建设用地经国务院批准并获国土资源部批复(国土资函〔2013〕717号),成为我市今年首个通过国务院土地农转用审批的高速公路项目。这也标志着绕西南项目已突破支点,进入全面实质性实施阶段。
作为我市“十二五”交通规划的省重点工程,绕西南项目总长56.328km,用地共涉及4个县(市、区)的13个乡镇、102个村和16个国有单位,申请用地总面积344.3489公顷。由于项目总体路线长、用地规模大、涉及单位多,加之温州市土地资源严重匮乏,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标准农田补建等指标落实非常困难。同时,报国务院审批的项目标准高、要求严,报批的任务异常艰巨。为了突破土地审批瓶颈问题,绕西南公司转变思维模式,创新工作方法,调动各种资源,多方沟通协调,攻克了审批瓶颈,最终获得圆满成功。
一、 提前谋划布局,压缩报批准备时间
土地报批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准备工作大致要经历勘测定界、林地审批、规划调整、耕地占补、标准农田补建(可能还涉及“两区一工程”调整)、草签征地协议、正式报批(县、市、省、部、国务院)等阶段性工作其中每项工作又会涉及多个环节。早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便对土地报批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提前谋划和布局,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土地报批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资源配置做到心中有数;对其中难度最大的征地协议环节,在寻求当地政府支持的同时出台“协议签订周报制度”,提供展示平台,各县市区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二、 确保无缝衔接,减少审批时间跨度
为了尽量缩短众多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打破原有作业顺序,采取了各专题之间和专题内部之间同步交叉推进的办法,在土地勘测定界提前介入、提前进行规划调整公示、同步进行耕地占补、标准农田补建资源落实等方面节约时间。在土地报批环节,专门指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蹲点国土、林业、农业、规划等部门,掌握审批动态、及时解决问题、主动补充材料,短短一个半月便基本完成了复杂的县级审查工作。土地报件报省之后,派员蹲点杭州,积极落实省、市国土部门之间以及省国土和农业之间的衔接工作;项目完成省级初审,上报国务院后,又通过多种途径,多次赴北京寻求国务院办公厅、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等业务司局的支持。在短短2个多月时间完成国土部6个司(局)初审、国务院审查、规费缴纳、国土部发文等环节。
三、 积极争取政策,克服报批难点
由于土地报批涉及省、市、县国土、农业等各级多个部门,为了积极争取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研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沟通。不怕说破嘴、跑断腿,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项目土地勘测定界期间,省国土厅统征办付出了巨大努力。因温州土地资源匮乏,土地报批的第一难点是如何获得补充耕地和标准农田补建资源。在省、市、县三级国土、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借用方式落实了相关指标资源。项目上报国务院以后,省国土厅耕保处对该项目进行了重点保障,两次派专人赴北京对接业务环节。同时我司也不等不靠,集合多方资源,集团领导、公司老总多次带队赴北京国务院、国土部沟通,并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鼎力相助,促使批文最终落地。
公路行业一直是土地违法案件高发的领域,本项目在全线开工前正式获得土地批复,这不仅为我市高速公路行业规范建设程序开了一个好头,也将为我市其他重点项目在突破土地报批工作上的突破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