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仰引领我们前行

作者:中国纪检监察报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7-03

    纪录片《信仰》为什么一播出就让无数观众泪流满面、心潮难平?非虚构类文学《忠诚与背叛》为什么多次再版、好评如潮?因为它们告诉我们,有信仰的人,才是无畏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任重能背,道远不退。李大钊笃信真理不会消亡,“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何敬平用诗歌作答苦难,“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邓中夏永远坚守自己的选择,“把骨头烧成灰我还是共产党员”;夏明翰要真理不要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15岁的刘胡兰志比天高,“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这些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用自己的信仰,支撑起共产党人不朽的名字、不灭的精神、不倒的旗帜。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同的信仰,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观,体现的是观察事物不同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由于选择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掌握了世间的真理,才产生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信仰改变命运,信仰塑造品行,信仰成就价值。英国19世纪著名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一书中这样描绘:“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当前,我们面临的危险和考验丝毫不比革命战争年代逊色。在社会改革发展中,当我们面对金钱、美色、权力的诱惑时,扪心自问,我们能否坚守信仰的高地?能否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这就是新时期的共产党人需要回答和解决的时代课题。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孔繁森,“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郑培民,“先进一辈子”的杨善洲,“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当代雷锋郭明义……这些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尽管时代变了,但真正共产党员的信仰和追求永远不会变!
  
  然而,有忠诚就会有背叛。革命战争年代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向忠发、顾顺章之流。他们有的向荣华富贵称臣,有的向皮鞭刑具妥协,还有的屈服于高山大河、狭道天险。这种背叛,悖逆历史的潮流,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革命胜利后也有背叛者。他们是刘青山、张子善、胡长清、成克杰、慕绥新、王怀忠、李真之类。他们有的向贪污腐化投降,有的向名利权位缴械,还有的迷倒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这种背叛,丧失了党员的本色,忘记了党的宗旨,只能遭到人民的唾弃,受到法律的审判。
  
  信仰是一切思想的先行官。不管是什么样的背叛,归根结底是对信仰的背叛,对主义、真理、正义的背叛。
  
  忠诚永在是信仰,避免背叛同样需要坚守信仰。“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真正的信仰,风雨中不动摇,考验中不改变。
  
  90多年来,共产党人不仅信仰真理,还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如今,诞生在那艘红船上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她的光辉历程反复证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
  
  每名共产党员都应牢记,信仰是心中的一盏明灯,要想让她永不熄灭,就要经常擦拭,让她的光芒照亮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灵魂、指引我们的方向、强化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