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邢台探索“五点五度”工作法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纪委通过探索实行“五点五度”工作法,抓住“五点”,达到“五度”,力争实现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效应最大化。
抓住“一把手”这个重点,提升宣教工作的高度。邢台市纪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搞好“廉政教育大讲堂”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一把手”和纪委“一把手”给下一级“一把手”上廉政课,规定课前授课稿要报上一级纪委备案、课后每名听课人要写一篇心得体会、每年组织一次廉政测试。四年来,市委书记给四大班子领导、县(市、区)党政正职及市直部门“一把手”授课三次,市长授课一次,市纪委书记授课四次,全市各级共举办“廉政大讲堂”3800余场,受教育的党员领导干部累计达16万人次。
抓住“内助”这个关键节点,开掘宣教工作的深度。在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内,对他们影响最大非其配偶莫属。为此,邢台市纪委联合市妇联等部门,针对干部配偶定期开展“廉内助”大讲堂、发放廉政书籍等活动,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举行联欢会,加强与领导干部配偶的沟通,增强他们的廉政意识,让“枕边风”变成“廉洁风”,实现了廉政教育向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有效延伸。
抓住“制度”这个核心点,延伸宣教工作的长度。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教育党员干部认识制度、重视制度、执行制度,至关重要。为此,邢台市纪委把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的规章、制度、准则的宣传教育放到重要位置,作为对广大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重点。《廉政准则》颁布后,市纪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廉政准则》单行本及辅导读物4000余册,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刊发《廉政准则》相关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市纪委常委带头并抽调骨干力量组成10个宣讲团,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进行宣讲50余场次;举办《廉政准则》专题培训班21期,组织《廉政准则》知识考试18场、知识竞赛13场。
抓住“警示”这个震动点,催生宣教工作的强度。反腐倡廉宣教工作最基本的目标是防患于未然。树立正面典型、弘扬正气固然很重要,但有力的惩治、反面的警示往往更有震慑力、感化力。实践中,邢台市纪委坚持把惩处作为一种更深层次的预防,再通过警示教育达到最佳教育效果。2008年以来,邢台市共查处案件6826件,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121次,通报各类违纪违法典型案例720起,以身边事警醒身边人,以公开处理实现警钟长鸣。特别是市一级的警示教育大会,由市纪委书记通报案情,并以案讲法,让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听会受训,影响大、效果好。同时,建立完善了一批警示教育基地,利用“邢台监狱”、“沙河监狱”等广泛开展“观狱守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听取职务犯罪人员现身说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训诫、警醒,更好地警示不轨者,震慑违纪者,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抓住“腐败属性”这个认知盲点,拓展宣教工作的广度。反腐倡廉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心。邢台市纪委以开放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廉政文化大院”等形式,扫除对腐败属性这个认识的“盲点”,使老百姓知道腐败是人的自然属性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产物,解决腐败问题,必须在承认自然属性的同时,积极创造和改善社会环境,以积极平和的心态看待反腐倡廉成果,既了解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又对反腐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