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明确职权 突出重点 完善制度 科技助力
作者:中国纪检监察报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7-02
2010年以来,云南省昆明市以规范权力运行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为重点,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主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明确职权,认真梳理权力运行流程。昆明市按照“职权法定、流程明晰”的要求,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岗位和人员的工作职能、管理权限和运行流程进行认真梳理,绘制业务流程图,确定权力行使的依据、界限和责任。市规划局认真组织各处(室)、各规划分局和直属事业单位对行政管理和内部管理等权力事项进行认真梳理,细致绘制业务流程图,明确了各处(室)、各规划分局、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规划审批依据和工作责任。
突出重点,着力查找各种廉政风险。昆明市突出“三个重点”, 通过“自己找、同事帮、群众评、领导点、组织审”的方式,认真查找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确保风险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一是突出重点对象。把领导干部,特别是掌握人事权、执法权、司法权、审批权等权力的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对象,切实规范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二是突出重点领域。着重抓好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以及征地拆迁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的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三是突出重点环节。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以及政府采购等重点环节的制约和监督。截至目前,全市共查找部门风险点46472个,其中高级风险点8866个,中级风险点17891个,低级风险点19715个;个人风险点206243个,其中高级风险点24057个,中级风险点59543个,低级风险点122643个。
完善制度,加大源头预防腐败力度。昆明市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把健全制度机制作为主线,从两个方面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一方面,针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如针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管理权限过大、权力缺乏约束的实际,出台《党政正职监督办法》,明确规定实行党政正职“六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即党政正职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项目建设、物资采购、审批和执法工作。另一方面,从信访举报、经济责任审计、案件分析、干部考察等方面收集廉政风险信息,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有效降低廉政风险。如针对信访举报中涉及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的情况,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廉政工作的若干规定》,推行向重点建设项目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人员);针对工程建设招投标环节存在的问题,制定《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工程建设必须集中进入昆明市招标投标交易中心,按照规范、统一的交易流程进行交易,严肃查处招投标过程中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干预招投标活动等行为。
科技助力,提高廉政风险防范水平。昆明市在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把电子监察等科技手段融入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流程中,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固化权力运行程序,不断提高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如针对目前重大项目多、投资数额大的实际,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通过强化电子管理、电子监督、电子问效,加强对重大项目审批、推进和办结等环节的监管,实现了对重大项目的跟踪智能化和效能监察智能化。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个重点项目及其涉及的70余个县(市、区)、市属部门和国有企业纳入了重大项目电子监察系统监管,确保了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
明确职权,认真梳理权力运行流程。昆明市按照“职权法定、流程明晰”的要求,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岗位和人员的工作职能、管理权限和运行流程进行认真梳理,绘制业务流程图,确定权力行使的依据、界限和责任。市规划局认真组织各处(室)、各规划分局和直属事业单位对行政管理和内部管理等权力事项进行认真梳理,细致绘制业务流程图,明确了各处(室)、各规划分局、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规划审批依据和工作责任。
突出重点,着力查找各种廉政风险。昆明市突出“三个重点”, 通过“自己找、同事帮、群众评、领导点、组织审”的方式,认真查找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确保风险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一是突出重点对象。把领导干部,特别是掌握人事权、执法权、司法权、审批权等权力的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对象,切实规范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二是突出重点领域。着重抓好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以及征地拆迁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的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三是突出重点环节。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以及政府采购等重点环节的制约和监督。截至目前,全市共查找部门风险点46472个,其中高级风险点8866个,中级风险点17891个,低级风险点19715个;个人风险点206243个,其中高级风险点24057个,中级风险点59543个,低级风险点122643个。
完善制度,加大源头预防腐败力度。昆明市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把健全制度机制作为主线,从两个方面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一方面,针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如针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管理权限过大、权力缺乏约束的实际,出台《党政正职监督办法》,明确规定实行党政正职“六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即党政正职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项目建设、物资采购、审批和执法工作。另一方面,从信访举报、经济责任审计、案件分析、干部考察等方面收集廉政风险信息,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有效降低廉政风险。如针对信访举报中涉及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的情况,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廉政工作的若干规定》,推行向重点建设项目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人员);针对工程建设招投标环节存在的问题,制定《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工程建设必须集中进入昆明市招标投标交易中心,按照规范、统一的交易流程进行交易,严肃查处招投标过程中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干预招投标活动等行为。
科技助力,提高廉政风险防范水平。昆明市在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把电子监察等科技手段融入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流程中,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固化权力运行程序,不断提高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如针对目前重大项目多、投资数额大的实际,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通过强化电子管理、电子监督、电子问效,加强对重大项目审批、推进和办结等环节的监管,实现了对重大项目的跟踪智能化和效能监察智能化。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个重点项目及其涉及的70余个县(市、区)、市属部门和国有企业纳入了重大项目电子监察系统监管,确保了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