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出来的滚滚春潮

作者:中国纪检监察报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6-18

    不用回村,咱就可以了解候选人的真实情况,投票更有针对性。”空暇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区做家电生意的侯留生打开“运城市阳光农廉网”,轻点鼠标,进入盐湖区龙居镇雷家坡村页面,了解该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候选人的相关信息。
  
  村委会选举,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以前,像侯留生这样的在外工作人员,对村里的事情知之甚少,以往村里选举,随便投上一票就算过去了。现在,阳光农廉网改变了这一切。
  
  2009年以来,运城市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起覆盖13个县(市、区)、228个涉农单位、153个乡(镇、办事处)3197个行政村的阳光农廉信息公开平台,将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村党务、村务、财务等共计6方面1260余万条内容在网上公开。此举不仅深化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工作,优化了广大农村基层政治生态环境,而且润物无声般地推进着基层政治文明建设。
  
 
 知 情:从“权力政治”到“权利政治”
  
  临猗县楚侯乡郭村村民梁社吉,因腰椎有病只能依靠两根拐杖走路,属二等残疾。从他家到村委会大院,不足500米的距离,他要走半个小时。尽管如此,从去年后半年开始,梁社吉还是养成了习惯,时不时地去村委会看看那个“明白屏”。
  
  郭村的这个“明白屏”,是3米长、2米宽的LED大屏幕,每天滚动播出村民关心的农廉信息,并由大学生村官和一名会计轮流值班更新信息,帮助群众上网查询信息。
  
  “每次去那里看,都有收获。”梁社吉说,“第一次去那里,就了解到三级以上残疾人可以不缴纳新农合个人账户那部分费用,‘挣’下50元。后来,还了解到国家为残疾人补贴养老金,每年100元的个人费用也不用交了。还有村里集资修路的钱怎么使用,都明明白白的……”
  
  而在以往,这种事关切身利益的政策信息,“梁社吉”们只能从村干部或亲友那里道听途说,或者压根儿就“无权”知道。
  
  “上边有要求,党务、村务、财务,越来越多的事务,都要在阳光农廉网上公开。干部有义务公开,村民有权利知情。要让群众知道的越来越多。”郭村党支部书记侯春乐说,“过去做工作靠权力和个人威信,现在要靠信息公开,让群众信服。”
  
  在农廉网上,打开芮城县古魏镇令花村的页面,今年的两笔账目十分清晰:一笔是4月份村里投资37万元新建纯净水厂的,共计30项支出;一笔是4月份村里花费140万余元建造冷库的,共计57项支出。每项支出条目清晰,连小到购买50元地膜也列在其中。每笔账都有原始票据,票据上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和村民代表等5个人签字。
  
  这样做有何好处?村干部冯正正说,过去,财务公开凭一块黑板、几张纸,内容少、效果差,常常引起群众猜疑和误会,有时干部浑身是嘴也说不清。现在,群众坐在家里,一点鼠标就全都明白。对村干部来说,依靠农廉网进行财务公开,就是尊重村民的权利,维护干群团结。
  
  记者解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强调的是封建统治者的绝对权力,而忽略了人民的权利。阳光农廉网的信息发布,充分保障了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得益于农廉网,农民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得到尊重。
  
  监 督:从“垂直政治”到“平面政治”
  
  “对农廉网,我最大的感受是规范了干部行为。我在农口工作,与农民打交道多年了,体会也最深。”闻喜县农委主任宁彦龙说。
  
  村组工作耗时费力,却没有多少报酬和工作经费。一项统计工作,往往需要一个村民组长十天八天的“无私奉献”。过去,村组干部通过多报粮食直补、低保等手段,变相领取报酬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村干部随意照顾亲戚朋友换取顺水人情,随意性大,有失公平公正。
  
  “现在,大小事情都要在网上公布,群众举报投诉明显增多,我们今年就查处了多起这种案件,大大减少了支农惠农政策的‘跑冒滴漏’。越是公开,徇私舞弊的空间就越小,村干部就越难当。”宁彦龙说。
  
  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村干部在网上公开承诺,也就把自己的勤政廉政纳入群众监督的视野,戴上最牢的“紧箍”。这种倒逼机制,“逼”出了一批有诺必践的好“村官”。
  
  稷山县清河镇刘村,前些年村“两委”班子涣散,工作能力不强,村里各项事务停滞不前。去年,党支部书记张月发和村委主任芦伟其向村民作出新一年工作承诺并将之公布到农廉网上。这下,全村人都记住了他们的承诺,时不时有人过问进展得咋样。张月发是干过两任的老支书,他觉得抽自己嘴巴的事绝不能做,说啥也要干好。
  
  筹资160万余元,填平村中心废旧的池塘,建起村文化广场和大戏台;开通600米下水道,建起一座水塔,彻底解决村民的吃水难问题……去年,在全体村民的监督支持下,刘村新一届村干部干成了许多实事,刘村这个“老落后”变成了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记者解读:信息对称,是实现社会监督的基础。迅速、全时、无界、不受控制等特点,使阳光农廉网在舆论监督方面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因为时刻受到网络的关注和监督,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传统“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正在向干群协同治理新格局转变。
  
 
 互 动:从“管治政治”到“沟通政治”
  
  “从前看戏,觉得包公难找、清官难寻。万万没想到,这上农廉网比上访还灵,最好的‘清官’在网上。”平陆县圣人涧镇西韩窑村村民张敏志说。
  
  2007年,西韩窑村分发土地征收补偿款,张敏志在县直某中学任教的内弟,名下虽然有两亩承包田,却因“公家人”的身份无法领取。
  
  “我内弟是2004年考入大学的,符合当时土地承包政策,国家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权30年不变,为什么到村里就不行了呢?”张敏志说,“为这事,我岳父、岳母多次到县里反映问题,话没少说,腿没少跑,可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今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敏志让在县里电信部门从事技术工作的儿子打开QQ,与县农廉大厅QQ连线视频。没多久,在县农经局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张敏志内弟的两万多元土地征收补偿款就领到了手。
  
  像张敏志这样,在网上化解矛盾的事例,如今已屡见不鲜。不只如此,QQ在线聊天,主体的无层级和对等性,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树立了领导干部的亲民形象。
  
  “咱一个老百姓,见当官的就紧张,没想到在网上遇见了,说得还挺投机!”谈起与乡干部通过农廉QQ视频的经历,芮城县棉农刘犬兵高兴地说。
  
  今年37岁的刘犬兵,是学张乡阳院村的致富能手。这阵子,他忙着研究土布加工,想联合乡亲们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大伙儿增收致富。
  
  “先后两次与乡干部视频,收集到很多宝贵建议。” 刘犬兵说,“第一次,与乡长视频半个多小时,交流了土布生产加工技术、市场等具体问题,他建议确定产品市场定位,一定要把规模搞上去。第二次,与乡党委书记视频,他表示帮助争取资金支持,做好市场宣传。有乡干部的支持,我们村已有10家农户开始搞土布加工了。”
  
  “是麦镰还是割草镰?是啥镰热闹得翻了天?这是啥铁打的镰?……”平陆县常乐镇十多名群众自编自演的眉户短戏《阳光农廉就是好》,道出了广大农民对阳光农廉网由衷的赞美。
  
  登录运城市阳光农廉网,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就“点”出清楚明白,“点”出干群互信,“点”出和谐稳定,“点”出河东大地政治文明建设的滚滚春潮!
  
  记者解读:矛盾纠纷调处方式单一,导致“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越级上访等现象大量出现。农廉QQ“零成本”在线举报、投诉等功能的启用,变“管治”为“沟通”,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见官”,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更加便捷畅通,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大创新之举。
  
访谈笔记:

  采访对象:运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赵建平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阳光农廉网是什么样的网站。
  
  赵建平:阳光农廉网是山西省惩防体系示范网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是运城市从民愿引导、民意诉求、民主监督、民怨疏通的实际出发,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在山西省率先创建的一个集查询、对话、监督、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通过将农民最为关心关注的惠农资金、涉农项目、三资管理、村务活动、基层党务、村干履职等6个方面1260万条信息在网上公开,让老百姓掌握政策、了解村情、开展监督、维护权益。可以说“只需鼠标在手,无需东奔西走”。
  
  记者:阳光农廉网是如何运行的?
  
  赵建平:经过近三年时间的运行,运城市阳光农廉网已逐步覆盖到全市13个县(市、区)、228个涉农单位、153个乡(镇、办)、3197个行政村。农廉网在市、县、乡、村四级都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工作运行机构。其中,在市、县两级设立“阳光农廉网监管大厅”,市级主要负责对网络运行情况的全程监控,县级主要负责群众网络投诉的受理、解决和反馈;在乡镇一级设立“阳光农廉网服务大厅”,主要功能是向基层群众提供QQ约谈、远程诊治等便民服务;在村组一级设立“阳光农廉网查询点”,方便一些条件有限、家中没有电脑的群众在这里登录阳光农廉网。这四级运行机构在职责上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环环相扣、紧密关联,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规范运行体系。
  
  记者:阳光农廉网如何确保信息真实?
  
  赵建平:阳光农廉网自创建以来,运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县、乡、村、组多级把关,土地、财政、计生等职能部门对口审查的审核流程,所有原始资料扫描上网,确保规范内容不缺项、公开信息不虚假。同时,修订完善4大类38项规章制度,涵盖了从信息收集到资料备案、从激励举措到责任追究、从前台操作到后台管理等网络运行的各个步骤、环节和流程,初步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备、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纪检监察机关定期对审核流程、公开内容进行抽查,发现问题从登录、审核、报送等各个环节进行责任倒查,有效确保了执行程序不走样、正常运转不间断。
  
  记者:阳光农廉网如何增强监督实效?
  
  赵建平:运城市纪委积极整合基层党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活动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涉农信访和农经审计等五个渠道的监督资源,形成“1+5”式的综合监督体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引导和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和监督。阳光农廉网分级建立了4000余个投诉窗口,对群众举报按照类别予以网上反馈、会议反馈或直接反馈。凡阳光农廉网涉及的村级重大事项,必须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同时将其纳入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范围。村务监督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公开事项的审核监督以及村民诉求的收集反馈,同时信访部门加强对阳光农廉网相关信访件的归口管理,农经部门每年对三分之一村的阳光农廉网公开事项进行严格审计。
  
  记者:阳光农廉网如何吸引群众参与?
  
  赵建平:让农民群众“想上网”、“能上网”、“会上网”,是确保农廉网有效运行的一大重点。运城市纪委先后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利用手机平台发送宣传短信,并结合农村集会、婚庆等时机进行讲解宣传,使全市90%以上农户都知道阳光农廉网。针对农村经济基础有限、电脑拥有率仅为22.1%的实际情况,除在一些家境好的农户设立查询点外,市纪委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每个村都配备了一台专用电脑,并指定由3300余名大学生“村官”或村民监督小组成员负责管理。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编写了《阳光农廉网基本操作指导手册》,以18至60岁农民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了“万名干部进农村大培训”活动,培训农民达 240万人次。目前,阳光农廉网点击量超过2200余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