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来温讲金改
她曾被《华尔街日报》两度评为“年度全球最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也曾两度入选美国《福布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5月28日,央行原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原局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来温,参加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温州讲坛”报告会。
如何看待此次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宝贵机会?温州自身在现有政策下可以做些什么?经历了中国金融改革30多年实践的她,在报告会上和大家面对面谈论对温州金改的一些想法。
寄望小贷公司:
“数量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能够突破”
作为小额信贷领域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吴晓灵说,她对小贷公司的着眼点是它的市场定位和发展基础。她认为,现有的“一般工商企业”的性质定位确实引起了混乱,小贷公司明明做的是金融业务,但不能享受金融税收,不能享受金融机构的待遇,但是又要让它解决社会的难题。
“我觉得应该提出一个非公众金融机构的理念,而且希望立法把这件事情明确,这样在税收、利率和会计制度上都有好处。”吴晓灵说,政府可以给予有力的政策引导,比如给小额贷款级别的金融机构税收减半的优惠条件,这样才能鼓励我们金融机构分层经营、错位竞争。
吴晓灵特别提醒大家,小贷公司本身是一个业态,会永远存在下去,不要把小贷公司视为进入银行业的“跳板”。小贷公司发展多少家的数量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能够突破。她建议,小贷公司从“玩自己的钱”开始,可以逐步发展到“玩大客户”的钱,也就是面对少数风险承受力强的大客户吸收大额存款,规模大了,风险控制也强了,才能够考虑作为银行面向社会公众吸存。
冷看民营企业银行梦:
“这个‘馅饼’不会单独掉在温州”
一场金改让众多民营企业家埋藏许久的“银行梦”再度蠢蠢欲动,大家翘首以盼银行对民资放下门槛。不过,吴晓灵对此给出了自己冷静的思考:属于一行三会(即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不会单独给温州开口子,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民营银行这个“馅饼”不会单独掉在温州,监管部门会做一个整体的考量。
在吴晓灵看来,通过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并不是民间资本进入到金融业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监管当局规定村镇银行由商业银行发起并控股,主要是从这个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之前的教训也告诉我们,没有干过银行的人来干银行的话,会出很多事情。”
她强调,商业银行首先要是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要为所有的存款人负责,不是单单只为股东赚取利润。尤其要防止银行变成一个老板,或者是一个企业的融资平台。而且她也认为村镇银行在现有金融环境下并不好做,包括存款公信力、贷款掌控力和产品创新力等方面都不易经营。
她建议温州不妨把重点放在申请金融公司的牌照,以及发展“一行三会”监管以外的非公众金融机构,比如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她直言,金融公司缺乏是我国目前金融压抑的表现之一,温州可以趁这次机会申请把现有的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四个牌照合一,温州如果能够突破这个点,那全国都能受益。
谈中小企业私募债:
“这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
随着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试点正式启动。作为温州金改中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业界热盼中小企业私募债第一批试点可能落户温州,温州不少企业家也对中小企业私募债能否解决“两多两难”问题寄予厚望。
不过吴晓灵提醒大家要冷静看待中小企业私募债,不要把它看成一般性融资工具,因为这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基于信息披露等问题,中小企业自身的运营风险、道德风险均高于传统发债主体,买进债券的也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国外也把这种债券称为‘垃圾债’,也就是投资级别以下的债券。这是一个富人游戏,需要投资人很好的判断能力和很高的风险承受力,进入门槛势必比较高。” 吴晓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