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走路时,你在想什么
“什么动物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午用两只脚走路,到了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脚最多的时候,也是这种动物最虚弱的时候?”
谜底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人。这个传说中的斯芬克斯之谜,仿佛在千万年之前,就暗含着对今人的种种隐喻——
行走如常的时候,多半的人喜欢以更多的脚来代步;待到行走不便的时候,多半的人又开始羡慕能两只脚走路,真好。
很多人早忘了,是什么时候挣脱了娘怀,学会了走路,也早忘了能走会跑之后,那种自由奔跑、大步向前的快乐,只知道,今天走路就如同呼吸一般,稀松平常,每天都在挪动着身子,却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走。
今天的我,也和很多人一样,喜欢的是坐在车上风驰电掣真好,喜欢的是偶尔骑了车子自由兜风真好,喜欢的是不用走路真好。如果非得要走,也总喜欢计算如何走捷径,尽快赶到目的地,却很少能感受到,那走路曾经带来的,最初的快乐。
想到这些,心中难免会有戚戚然。但转念一想,古往今来,总有那么一些人,在执着地、简单而又快乐地行走,心中又不觉释然。
常常会想起自己去年在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看到的那一幕——
那是一幅被西方人命名为“露西”的古人类容貌复原图。图中,这个生活在320万年前、20岁左右就死去的“露西小姐”,身体前倾,两腿微弯,侧头微笑着,开始了人类的第一次直立行走。
这惊人一走,让“露西”成为了今天已有70亿庞大群体的人类的共同的祖先,人类开始升起了文明的曙光。
当时,我就在想,“露西”为什么会笑?她迈出第一步时,应该会在想些什么呢?我想来想去,也许,她应该是又惊又喜:我终于能站起来行走了!
也常常会想起,2400多年前的那位哲人——
那时的他,留着长发,光着脚丫,挺着个啤酒肚,甩着长满体毛的手,像水鸟一样怪异地,行走在雅典城的大街小巷上。穿过这座城市的中心集市时,他还会劝说人们,不要迷恋美酒美食,只要面包和水就够了,“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呢!”
你应该知道了——他就是苏格拉底。这个雅典街上的游民、人类思想史上的智者,他每天行走着,又在想些什么呢?
不用说,他想的问题,肯定比绝大多数的人类复杂得多。因为他总是在刨根问底,思考着生命的意义:我们从何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什么使我们快乐?什么是美德?什么是爱?什么是公平和正义?他常常说,如果建造墙壁、战舰、金光闪闪的雕塑的人并不开心,那么这都有什么意义?如果人们并不热爱生活,那么为什么生活下去呢?
也许,平凡如你,平凡如我,难得有这份闲情雅致,肆意乱想,用双脚丈量这座城市,但我们至少还可以多走走。可以悠闲地散步,也可以豪迈地阔步;可以左顾右盼,领略沿途的风景人物,也可以目不斜视,一心只想甩掉身上日渐隆起的赘肉。
至于爱走路的人们,也千万记得《黄帝内经》里的提醒,“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特别是喜欢登山快走的老人们,更应该善待自己的膝盖,别走太快,别走太累,要知道,这是我们生命中仅次于髋关节的、绝无仅有的两个膝关节。
还有,走路的时候,千万别低着头收发短信。虽然,你不太可能会像美国新泽西州Fort Lee小镇的177个行人一样,因为边走路边发短信而各自被罚款85美元,但万一撞到了不该撞到的人或物,只怕会更加倒霉。(肖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