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意见的特殊价值

作者:学习时报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7-18

    中国古代的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一般都设有“谏官”一职,这些谏官也称之为“诤臣”。“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这些谏官或者诤臣是干什么的呢?是专为“谏争”之用的,用现在的语言表达,就是专门为提反对意见而设的官职。

 

  所谓谏争,一般都是指臣子对君主而言的,其主要内容,就是臣子对君主的决定或者决策,用据理力争的方式,恳请君主改变主意、“收回成命”。谏争的目的,是为了使君主没有失误,继续保证“英明”,而为臣者的谏争之举,有些人说不过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君上“忠心耿耿”而已。不过,在封建社会,这种所谓谏争之风,一直是被传为美谈的。

 

  实际上,这里所说的“谏争”,也就是臣子对君主“提不同意见”。当然,一般所提的都是事关重大问题的不同意见,而且,这里的“不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反对意见”,有一些谏争,表现得很激烈,甚至还发生过“以死相谏”之类的极端情况。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是对君主进行劝说式的谏争。有一些封建君主,从维护自己统治这个目的出发,对谏争的价值有所认识,因此还设立了谏官这样的职务。中国史书上,曾经盛赞过唐太宗“从谏如流”的英明之举,而且史家认为,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与此是有因果关系的。

 

  但是,既然谏争是臣下对君上提反对意见,是批评君主,所以,在君主专制时代,那些正直之士的谏争之举,仍然是有危险的。孔子就说过,臣下在向君主进谏的时候,要“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所以,臣下必须“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就是说,臣子对君主提反对意见,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注意方法,适可而止;而且在进谏的过程中,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再进行谏争,否则,就可能被认为是在对君主进行诽谤,那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古今通理,居于领导地位的当权者,认真听取不同意见,诚非易事;至于耐心听取反对意见,对他们来说那就更难了。问题的症结何在呢?除了这些位高权重者妄自尊大的心理阻力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他们对“反对意见”的特殊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特别是对那些现代社会的领导者来说,由于缺乏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往往实际上是以形而上学的态度对待这些反对意见。古今中外的政治生活经验都一再说明,能不能正确对待反对意见,这是衡量政治家明智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我们还能够发现,领导者究竟如何对待反对意见,这也是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大问题。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前提,是有不同意见、不同派别,特别是有反对意见、反对派别存在,否则,说要实行民主,那就是无的放矢了。所以,如果有哪一个领导人说,他那里绝对没有不同意见、更没有任何反对意见,那么,可以肯定,他所说的“民主”是假的。

 

  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真正的民主政治中,不但会出现反对意见,甚至还会有某种反抗行为,这是正常的现象,否则,“绝对统一”、“完全一致”,那反而是不真实的了。美国早期政治家杰斐逊甚至这样说过:“对抗政府的精神在某些场合下是如此的可贵,我希望它永远存在。它常常被错误地运用,但即便错误,也比根本不用好。”当然,我们并不是要鼓励民众去对抗政府,但是,一个真正的民主政治家,对民众的反抗精神,绝不能持形而上学的态度。所以,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是不是重视并且能不能认真对待反对意见和反对派,也是考察他们民主政治意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已经说过,对一个领导人的主导意见来说,能够认真听取各种各样的不同意见,这对他们是有特殊价值的。那么,如果这样的不同意见,以比较尖锐的形式出现,这就可能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反对意见”了。逻辑的结论是,更加尖锐的不同意见——反对意见,就应该是更加有特殊价值了。不过,对这个问题,需要用辩证法的头脑去理解。

 

  这些反对意见,对主导意见来说,为什么是有特殊价值的呢?它们的特殊价值又是什么呢?这里的关键是在这个“反对”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面对当权者的主导意见,能够表达不同意见,特别是能够表达明确的反对意见,这是需要勇气的;同时,这些反对意见的形成,也必定是一个自由思考的思想成果,而自由思考本身,就必然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思维过程,必然形成反对者的一些特别观点,而这些特别观点则是他们自由思考的智慧结晶。这就是所谓“反对意见”宝贵价值之所在。

 

  在这里,我们强调领导者认真对待反对意见的特殊意义,不但是因为反对意见本身具有特殊价值,而更重要的问题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当权者,究竟怎样对待反对意见。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以当权者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见为一方,以反对者所表达的独特思想见解为另一方,在由于当权者明智而形成的自由气氛中,两种尖锐对立的不同观点,必然产生激烈交锋。不同观点的交锋,这本身就是双方思想升华的过程,而对于领导者来说,这正是从中吸取智慧的绝好机会。当然,这就要看领导者是不是真正具有哲学头脑了。

 

  对于这一点,英国大哲学家休谟阐述了一个极为深刻的见解,他说:“哲学需要完全的自由甚于需要别的特权,而且它之所以能够繁荣,多半是因为各种意见和辩论可以自由互相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