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深入挖掘伏羲文化精髓
中国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即新石器时代中期渔猎畜牧向农耕时代过渡的阶段,存在着中华文明肇启的伏羲时代。伏羲,以个人的卓越事功,不只代表着一个强盛的氏族兴起,更代表着华夏文明的开启时代。影响深远、内涵丰富的伏羲文化,留给了我们当代人重要的精神财富,值得深入挖掘研究,发扬光大。
一、伏羲八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程
画卦是伏羲最重要的文化贡献之一,八卦也成为中华先民理性思维和科学思想的结晶与高度智慧的标志。由伏羲八卦演绎成《周易》,并由此形成的易学思想与体系,是中华民族解释世界、认识自然、规范社会人伦的钥匙。这一完整、严密、富有民族特色的辩证思维理论和逻辑方式体系,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程。八卦的阴阳符号,源于对天象、自然世界的观察与理性总结。伏羲仰观日月运行,俯察地理变化,始画八卦。其后几千年中国的天象学依然延用这一方法。研究天地运行,首先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周期等,其次是由天象的变化而形成的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发现与确立,最后才是对地球上动、植物生长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这在农业文明初创时期,具有特殊的意义。用阴阳符号的叠加,表述四季、八方等基本文化基因,符合华夏文明的产生过程。伏羲八卦符号无数的排列与组合形成的子系统,通过爻变、卦变、综卦、互卦等方式形成许多大小系统,用以解释自然、人类社会和个体系统以及各种大小事件。
伏羲八卦文化的核心是对天、地、人系统的独立与统一的探索。它以象和数为内在特征,以符号的排列与组合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系统。八卦系统最关注的是人类生命现象,它把人与自然界统一起来,从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和规律。在八卦的整体结构中,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有序过程,人是这一过程中的生命主体。人与自然界是双向交流和互感的两个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和谐统一,重视人类生命活动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这就实现了人的主体性,表现出主体思维的特征。八卦系统中的主体思维,不仅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思维,更是一种主体实践思维。中国哲学中的“道”是天地运行规律,“德”是人们对天地及其规律的认识、利用所得。以宇宙的角度看人类,人类只有失去独尊独大的傲慢,才能回归到自然中来,自觉承担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在有序中得以不断发展。天人合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天,指日月星辰和地球及其规律性的运行状态,人类只有研究和掌握这种规律,才能充分利用它们。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在认识天地系统后,才能充分利用天地运行特征,发展农业,兴旺百业。
二、伏羲“盛德大业”的人生观,昭示了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成果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表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达到较高的水平。在精神层面和生活方式层面,伏羲 “盛德大业”的人生观,为我们借鉴古人智慧,深入思考中华文明的深层次内涵及时代价值提供了参考。
以“圣德”立身是个体性的基本特征。伏羲以“圣德”立身和统领部族,部族各成员及其他部族加以尊崇和效仿。这种现象,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社会形态特征,也成为中华民族初创时期的精神纽带。无论什么时代,每个人必然要面对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天地等的关系问题。对这些关系的充分认识、掌握和合理利用,就是“德”,表现为与私心相对的“公”。“至德”公正、公平的特征,使之成为华夏文明中人际关系的核心理念,也成为中国有识之士内在传承的标志。伏羲有盛德,从个人修养提升扩大到部落管理,并形成以“德”为核心的文化现象,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层面。这种“德”的文化现象或文化精神,可以看作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精髓。
“大业”是“盛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德”是内在的道德修养,是大局观和公心的培养;“业”是外在的功业创建,是有效管理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周易·系辞》对于“大业”的解释是:“富有之谓大业。”也就是指物质的无所不备,即现在所说的经济富足和社会发展。伏羲时代,“兄妹成婚”创建家庭,发明网罟开启高级狩猎时代,以龙纪官统一天下“部落万国”,始养六畜、创始熟食,作甲历定四时,治屋庐去巢穴之居,斫桐为琴、丝桑为瑟……华夏文明由此得以发展传承。借古思今,当代人成就事业,应以“盛德”为前提,注重内在修养,提升外在形象。要明白“盛德”是成就“大业”的基本条件,把崇德放在重要位置,借以实现大业。
此外,“盛德”对个人修养也很有益处。伏羲文化所提倡的“修德”,就是培养不损人利己、利人以利己观念的过程。“为人(广业)”是肯定人们为了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荣誉,主动为社会多做贡献的行为。这些观点,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对于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