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惹的祸

作者:解放日报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6-21

    一个发展会员60万人、圈钱30亿元的传销案件,日前已被深圳警方侦破。从相关材料中发现,主要犯罪嫌疑人宣称的与李嘉诚等香港政商界要人的“合影”,竟是从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中找蜡像拍摄的。暂且不论传销的危害有多大,但“发展会员60万人”、“圈钱30亿”的背后,却分明潜藏着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以貌取人”心理作祟,导致受害人上当受骗。

 

  以貌取人,亦即只根据外表、地位、身份、朋友来判断人的品质或能力。想一想吧,这么多人上当,这么多钱被骗,不就是掺杂着 “小超人李泽楷参股”等花言巧语吗?有这些政商界要人的支撑,便有人听而信之,信而入之。

 

  诚然,法律是不会放过那些犯罪嫌疑人的,但作为频频上当的受骗者,亦该作出深刻的反思。自己不妨扪心自问:假若自己没有以貌取人的扭曲心理,会轻易上当吗?要知道,那些犯罪嫌疑人恰恰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故而才上演了一场又一场 “请君入瓮”的闹剧的。

 

  以貌取人,之所以不靠谱、不可取,是因为 “貌”只是反映一个人的表面,一个人的局部。或许,在有些人身上,其“貌”与其德其能其才是相统一的,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既然“貌”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全面的本质的东西,我们又怎能据“貌”而推论之、听信之呢?由此作出的判断,又怎会是正确的呢?何况,很多时候,那些别有用心者是可以在“貌”上做手脚而乔装打扮的。就如上述主要犯罪嫌疑人“与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中的蜡像合影”一样,似乎只要动点小小的歪脑筋,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大功告成。

 

  不必迁怒于杜莎夫人蜡像馆,蜡像馆本身并没有错,更不是帮凶,其罪在居心叵测而 “利用”它的人,其错在怀有以 “貌”取人畸形心理的那些人。否则,一味埋怨蜡像馆以至声称 “要取消蜡像馆”,不就如要取消电脑防止照片合成那般迂腐可笑吗?

 

  只要以貌取人的做法还有市场,那么骗人的人和事就很难绝迹。制止以至摒弃以貌取人之事的发生,除了对那些有意利用人们存有以貌取人的心理而犯罪的作案者,当依法严惩外,对更多的人则须加强教育引导。要教育人们 “貌”不可轻信, “貌”不可轻取,要引导人们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慎思之、善辨之、谨择之。

 

  想起辜鸿铭初到英国的时候,有一天逛街之时,看到路旁的高轮子车上端坐着一个身上穿着用金缕镶边、头戴簇花之冠的美男子,竟以为是显贵之人,而见一个穿着旧衣从市场出来、登车接缰的人,则以为是仆人,一时被传为笑柄。辜鸿铭主仆颠倒被人笑话,自是缘于深受以貌取人之僵化观念的影响。如果说,对于当年初到英国不谙英国文化的辜鸿铭尚可谅解的话,那么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原谅自己吗?(赵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