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么不缺德

作者:《前线》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6-07

    谁也没有想到,前不久重庆棒棒哥郑定祥的一句“缺钱不缺德”,短短几天就爆红网络。50家网站转载,四万个网页描述,三万条微博赞颂。有人说,“他是民族的精英”;有人说,“他是中国的脊梁”;还有人说,“他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带来的是春天的亮色”。

 

  这件事之所以令人感动,主要原因有三。第一,郑定祥确实缺钱。他住在很破的房子里,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收入。而且老婆刚做了肾结石手术,3000多元的医疗费,有2000多元是借的外债。第二,郑定祥确实执著。他挑着价值万元的货物与雇主走散以后,就一直不停地寻找。一连找了十几天,连雇主都放弃了,他却不放弃。第三,郑定祥说的话确实深刻。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我缺钱但不缺德。”在这位农民工眼里,“德”是那样的高尚,那样的神圣,那样的不可侵犯。

 

  郑定祥的话,令全社会的缺钱者都产生了共鸣。虽然收入微薄,但精神充实;虽然生活贫穷,但道德高尚。这使我想起了法国作家儒贝尔的一句名言:“如果你贫穷,你就用你的美德来展示自己。”当美德和金钱只能选择一样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美德,总会让人肃然起敬。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有的人缺钱不缺德,可有的人缺钱也缺德,有的人有钱有德,有的人有钱却没德。

 

  缺钱不缺德的人,是可爱的人。像郑定祥一样,他们的收入,远在社会平均数以下。但当别人遭灾的时候,他们却慷慨解囊;当别人有难的时候,他们却出手相助;当不义之财摆到眼前的时候,他们却分文不取。他们生活缺钱,却不为钱所动;他们身份低微,却不因低微而放弃自己的良知。他们的高尚,在于以社会为重、以他人为先。

 

  缺钱也缺德的人,是可恶的人。一个在公安机关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几乎95%以上的盗窃案件,作案者都是穷人。他们把贫穷的责任,记在别人的身上;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腰包。还有一些人,因为缺钱,便对有钱的人不满。以为他们的每一笔财富,都“来路不正”,每一个富人,都“为富不仁”。甚至打着仇富的旗号,勒索人家的钱财,见钱眼开,见利忘义。

 

  有钱有德的人,是可敬的人。我们的时代,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时间,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在我们的周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他们有的是劳动致富,有的是智慧致富,有的是资源致富,也有的是机会致富。其中很多人,都保持了应有的社会道德。他们不仅合法经营,而且热心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

 

  有钱却没德的人,是可恨的人。人们最看不惯的,是有钱人的炫耀。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家有钱,“富一代”招摇过市,“富二代”惹是生非。人们最痛恨的,是有钱人拿钱开路。靠钱入职,靠钱升官,靠钱揽活,靠钱捞人。他们的人生信条,就是金钱可以战胜一切。正因为这些人的“金钱战略”运作,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才得以滋生蔓延。

 

  扯得远点,将话题引向官场,不难发现,有的官员有权有德,有的却有权无德。

 

  有权有德者,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于律己,一尘不染,恪尽职守,秉公为民,不为金钱、名利、美色所动,不为一己私利而滥用公权,不为荣华富贵而有损人格尊严,不为挥霍享受而放弃理想追求。

 

  有权无德者恰恰相反,他们官越大、衔越高,德行就越差,不是掉进钱眼里难以自拔,就是坠入美色的温柔乡里一醉不醒,或是大肆以权谋私,坑害百姓。新近跌落的铁道部长刘志军,就是一个典型的有权无德者。

 

  美德永远比金钱更珍贵高尚,美德永远胜于大小一切权力。最近温总理说,房地产开发商的血管里也应该留着道德的血液。其实,不管是谁,不管你有钱没钱,有权没权,都应该守住道德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