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用好“十种人”

作者:江西日报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6-06

    徐文秀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有这样“十种人”,值得各级党委和政府格外关注、格外重视和格外对待。

 

  一是既有学历、更有阅历的干部。拥有一纸文凭固然重要,拥有一身本事更加重要。缺经历,就意味着缺少经验、缺少阅历,如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可能会束手无策、惊慌失措,缺乏“底气”,成为只会处理文件而不善处理事件的干部。因此,选人用人要既看学历,更看阅历。

 

  二是既有苦劳、更有功劳的干部。“眼睛一睁,忙到熄灯”,这是不少干部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的真实写照和一种工作常态。这样的干部的确有苦劳,充分估量他们的辛勤汗水是必需的,但是又远远不够,最终还是要拿政绩说话、凭实绩用人。实绩是一个干部德才的综合反映,是“硬件”、“硬通货”。徒劳无功的工作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苦劳而没有功劳的干部不是我们的事业所需要的。

 

  三是既让领导叫行、更让群众叫好的干部。领导和组织了解、熟悉和掌握干部情况,他们对干部的看法有相当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权威性,应当也必须重视。然而,群众的眼睛更是“明镜”,群众公认是最大的奖赏和最高的评价。所以,选人用人要注重群众公认。

 

  四是既有知识、更有文化的干部。如今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知识面广、知识量丰富、知识层次高,但近年来却出现了少数因言惹祸、因行失范的干部,原因就在于这些人身上虽不缺知识,但缺文化,缺少文化修养、文化素养和文化涵养。知识是积累,文化是积淀;知识是学来的,文化是修炼和感悟来的,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比有知识更具一种无形的力量。

 

  五是既有能力、更有感情的干部。干事创业需要有能力、能干事的干部,这是很重要的条件和保证。然而,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也越来越有一种反映,现在少数干部是不缺能力缺感情,在他们身上缺少对群众的那份朴素的感情。能力是条件,感情是基础。有能力没感情不会全身心干事,也不会忘我地无私奉献。

 

  六是既敢负责、更能负重的干部。当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特别需要那些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干部,需要一批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非常时期豁得出去的铁肩能担当的干部。与此同时,也特别需要那些会包容、能负重,也就是能够在个人名利问题上吃得了亏、受得了气,在个人进退留转问题上沉得住气、负得了重的干部。

 

  七是既会考、更会干的干部。随着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的加大,一批“会考”的干部从“考场”走上了实践的“战场”。但也出现了极少数高分低能和有想法、有说法却没有办法的人。所以,各级组织部门应该坚持既看卷面成绩单,更看实际政绩单,真正把那些既会考、更会干的干部选出来、用上来。

 

  八是既有激情、更有韧劲的干部。现在有的干部习惯烧“三把火”,喜欢砍“三板斧”,这当然是一种干事激情。但事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是一年半载的事,而是更需要一股一抓到底的韧劲。事业的永续发展、可持续进行,更需要那种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韧劲十足的干部。

 

  九是既不抱团、更讲团结的干部。我们反对抱团,当然不是不讲团结,恰恰要能团结、会团结、善团结。只有既不抱团、更讲团结的干部才是事业所需、队伍所缺。

 

  十是既一心干事、更一身干净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又不出事的干部,是事业发展之宝、队伍建设之福。要厚爱那些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干部,把那些既有进取之心,又有敬畏之心,还有平常之心的干干净净的干部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