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为何屡禁不止

作者:广西日报 来源: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2-06-01

   网络谣言混淆是非,扰乱人心,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其危害性很多,治理网络谣言,得民心合民意。前段时间,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密集刊登了众多关于痛斥网络谣言和治理网络谣言的文章。网络谣言为何屡禁不止,这个问题应当好好反思。

 

  互联网的监管部门和网络平台运营商政治责任意识缺失,谣言出现时没有作出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进行甄别、辟谣和及时处理,导致虚假消息经过互联网肆意扩散并演化成为网络谣言。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大众媒体,目前已从当初的“娱乐”功能,发展成为组织、动员、引导和娱乐多种社会功能兼容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忽略互联网的社会功能,在互联网的开发和管理上缺乏应有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必然导致网络信息的无序、畸形发展,为网络谣言的滋生蔓延提供气候和土壤。

 

  互联网网民对新闻来源和真实性缺少最基本的辨析能力,是造成谣言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看到一则消息后第一个反应并不是质疑这则消息来源是哪里、真实性如何以及轻信轻传的危害性,而是不假思索就通过个人微博、博客或QQ群等转发,名曰“求辟谣、求证”,实则加速了这类谣言的传播。有鉴于此,对于广大网友来说,要学会用脑子上网,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为了吸引关注度或别有用心编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

 

  官方信息发布制度滞后,也是造成谣言扩大的又一因素。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信息平台,健康的信息不去占领,各种错误的垃圾信息就会去占领。由于我国官方和官方媒体管理部门对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性目前认识尚未到位,对于部分重要而敏感的信息发布不及时和不公开,使得别有用心的人有了制造谣言的可乘之机。“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公开”。纸总是包不住火的,事实总归是事实。公开的事实不可能成为谣言,谣言在公开的事实真相面前也永远成不了事实,但不公开的事实往往容易嬗变为谣言。因此,学会同媒体打交道,尤其是学会利用网络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挤压和减少谣言传播的空间,是摆在政府和相关部门面前的迫切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