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莫把“有位”当“有为”
近段时间,陕西府谷县司法局局长、副局长学历造假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关于两位当事人的调查结果也相继“出炉”,局长学历、经历清楚,副局长因学历造假被免职,给予留党察看处分,相关人员也受到党纪处分。
学历造假已经不是新鲜事儿,近年来最典型的就是王亚丽,除了性别为真以外全身是假,在社会上已经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这些人为什么要在学历上做文章?归根到底还是“官本位”意识在作怪,认为有了高学历,就有了升迁的机会;有了升迁的机会,就有了“官位”;有了“官位”,就是有出息、有本事。对学历上的“先天不足”,这些人怕费时间、费精力,怕输在升迁的“起跑线”上,于是就想到了在学历上做手脚,孰不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思想上一旦走偏,就会越走越远,假象被拆穿以后,徒留“笑柄”,最终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
莫把“有位”当“有为”,就是要求干部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学历是更好地服务群众的知识“底线”保证,干部必须要明白一点:学历只起到证明受教育程度的程度,与能力素质、个人品行关系并不像世人想像的那么密切。国家有多种渠道可以接受学历再教育,比如自学考试、函授、电大、农广校等,作为全日制学历教育的补充,干部完全可以通过任何一条渠道获得学历,而不是通过造假不劳而获。具备一定学历的干部,如果不坚持学习,知识不能很快地更新,也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学历造假本身就是干部个体素质不高的表现,特别是因为偶然因素“有位”而沾沾自喜的干部,是诚信出了问题,欺骗虽一时能得逞,但真相被揭开的那一天,也是造假者摔下“官位”的那一天。因此,干部要想有所为,就要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奉献敬业的工作,而非学历造假、政绩造假。
莫把“有位”当“有为”,就是要求干部有淡泊的心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部想通过成功“上位”为群众服务,这难能可贵。但领导职数有限,在干部队伍中汇聚了大量人才,把“官位”看淡,把“服务”看重,这才是实现干部价值的根本。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以可以绕地球六圈的跋涉足迹感动中国;郭明义,一个普通的工人,以勤奋敬业乐于助人成为“当代雷锋”。他们都很普通,干的是普普通通的工作,却把工作作到了极致,谁能说,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比乡长、局长、县长甚至市长们少呢?干部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淡薄名利,勤勉扎实,以“有为”争取“有位”,这样才是真正的“有为”,这样才不会为了“有位”挖空心思、钻营巧取。
莫把“有位”当“有为”,就是要求干部“眼睛向下”。干部的眼睛是“向上”,还是“向下”,决定干部的政绩观,决定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眼睛向下”,是为了拜人民为师,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为了更扎实地做好工作。只有“眼睛向下”,才能深入了解群众疾苦,知民情、办民事、解民忧,才能在群众心中有“位置”,才能在群众中站稳脚根。被群众“捧”上去的干部,才能在领导岗位上“坐得稳”,才能以“有为”获取“有位”。当然,干部“眼睛向下”的同时,也要“眼睛向上”,这里的“向上”,不是为了媚上讨好以求取升迁,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大政方针、明确努力方向,用好、用活各项政策,积极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