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厚德修身方能载物
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前行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崇高而远大的理想,会让人产生力量,迸发激情,奉献才华。道德是总结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人际交往经验而成,是人类社会用以调节人们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道德的阳光,生命才会辉煌;有了道德的阳光,理想之树才能枝繁叶茂。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扬起理想之帆,超越自己,奋发向上,战胜困难。理想之帆,要以报国之心来支撑。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祖国和人民的信念相统一,才是崇高的远大的理想。应自觉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和服务人民的事业之中,实现自我价值,以报国之心高扬理想之帆。理想之帆,要以实际行动来支撑。理想的实现需要漫长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日积月累,辛勤耕耘,理想才会成为现实。理想之帆,要以顽强的意志来支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矢志不渝,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心、明德、修身才能厚德,有深厚品德,再加上自强不息,才能成为国之栋梁。因此,清华大学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一个有深厚品德的人,应该做到善良、孝顺、正直、宽容、感恩、勤奋和懂得分享。善良,《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良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力量。孝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道德,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正直,《大学》说:“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因此,做人要有强烈的正义感,更要怀揣一颗与人为善的良心而自觉自愿地修身、正心,做一个正直的人。宽容是厚德必备的元素,宽容能带来友爱,带来幸福,带来和谐。只有对世事时时心平气和、宽容大度,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处随缘,和谐圆满。而感恩,则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爱别人,学会帮助别人,学会感恩,不求回报,最终将成就自己。勤奋,则是人生存进步的动力,“有志者事竟成”,重要的是把握机遇,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懂得分享,更是做人的意义所在。一个懂得分享的人,就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一个懂得分享的人,就是一个人格高尚博爱的人,同时也能得到他人的尊敬。
因此,无论是什么人,都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厚德修身养性,用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