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我所理解的慢
作者:王翔翔
来源:运营公司
时间:2019-10-28
时间静悄悄,树上的绿叶,再见时也已枯黄。这是我经历的快,也是很多人的体验。我们追求某些快——感冒快点好、工作快点完、工资快点涨,也向往很多慢——容颜慢点老、假期慢点过、钱包慢点瘦。对大多数人,这是梦想,也是难得的理想。
慢,我们少有察觉。我们有很多故事,关于自己,也涉及他人。那些好的,我们怀念;不好的,偶尔也会涌上心头。经历着的时候,我们察觉不到它是快是慢;事后,也只觉得快乐短暂,痛苦长久。但相对论告诉我们,光速是不变的,即是说,时间在同一维度没有快慢之分——就物理空间而言,这是确凿的。于个体,我以为,慢不以时间衡量。
我所理解的慢,是循序渐进。常言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尽管有些人每日五餐也不行。增肥这件事,讲求吸收的问题,不是说吃十斤猪肉就能长一斤肉,何况很多人也塞不下。减肥同理,不吃东西确实增不了体重,不过倒是得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我想说的也简单,一步到位看似美好,但取决于步子多大,目标多远。一蹴而就,也得有通天的本领,但从长远看,还是一点点进步,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道理。耐得住性子,守得住恒心,经得起诱惑,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慢。当然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怎么慢才合适,以及,能不能快点儿。
我对合适的理解,是慢慢变“老”。我们常惊叹于天才孩童的满腹经纶、少年老成;赞叹同龄人的超常本领和非凡成就。90后也开始把自己侃成油腻中年人,00后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老”得那么快,尚不知青春几何,却早已洞察天命。早熟,确实能给我们越过年龄的便利,但也透支了生活预期,然而时间却不可逆转,一个年龄该有的体验就这样错过了。我们好像被生活的潮流推着往前,却从未认真问过自己,Are you ready?2010年,觉着有个视频通话的手机感情就能甜蜜,现在送台iPhoneX也不为过,时间间隔也不过八年。身处飞速变化的时代,我们“老”得很快,若非如此,我们也就不新潮了。这不值得高兴,慢慢变“老”,是果实成熟的自然规律,打激素、种大棚固然能满足时下的消费文明,却是流水线的东西。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使命不假,可每一个人也该有属于自己的印迹。如今手工艺品被慢慢推崇,其品质倒不比工业产品高出多少,但我觉得这正如一个人的成长——细心雕琢、慢慢沉淀。拼力度、求速度、抢进度,或许是精英养成的必由之路,可对大多数人,需要的并非是不平凡的一生,而是每个年龄段的真实体验。我并不觉得自己小时候偷偷玩小霸王有多好,但那确是那代人的童年。以致在“老去”的现在,有了对慢的执着。
而我所理解的慢,并没多慢。我还是希望很快能找到伴侣,快点升职加薪经济自由,快些退休好好放假,但没有因此而被逼着快起来。快于我,是需要内驱力的。这容易理解——同样的一件事,外界逼着你做,就容易焦虑;若是心之所求,便想坐上火箭——不是社会集体焦虑把你往前赶,而是有一个非向前不可的理由,这也是我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中找到的那个“非如此不可”(尽管读完全书,仍觉得“轻”是无法言喻的)。这种慢,不受困了外界逼迫,而立足强大的心,进步变成了自己的理由,而非社会的要求。虽然镣铐依旧沉重,但自由一定能寻见。
因而我所理解的慢,是自主和自由,是心之所向,不是别人怎样就要怎样,要你怎样就怎样;是心之所趋,不是巴望眼前吊着的萝卜,或是屁股点着了得找个池子;是心之所持,该出手时毫不倦怠,想休息了也能随心所欲。
我的慢,有着年轻气盛和不够成熟的部分,却也是我在这个年纪的一些思考。一周的劳作,需要周末的出游小憩去调剂;一年的辛苦,需要零零散散的长短假去中和。昨晚,我体验了久未有过的慢——翻开积灰的扉页,静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