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读《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有感
闲暇的周末,无所事事,目光落在一本放了很久却没看完的书上,趁着这份闲暇拿起这本《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看了起来。
主人公内心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似奋进,又像堕落,仿佛拨云见日,又如深沉海底,看见了一点点希望之光,转而又发现一旁潜伏着浩大的黑暗。读此,也许有人会为主人公深深的挣扎而感到同情?不不,我觉得他并不需要,他其实更像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在冷漠的回顾自己的人生,凝视身旁转动的生活,不出一声,却亦有难尽之言,表面风平浪静,深处却波涛汹涌。书如其人。
记得韩寒曾尖锐的指出,数学水平学到初中就够了。这句话没错,就像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其实小学数学就足够了。可是韩寒并不知道,或许他不愿承认,在走上更好更美满的生活前,大部分人需要更好更高程度的数学来充当一块结结实实的敲门砖,而不只是初中数学这块糊泥巴。韩寒只看到了理想,并没有看到,或者拒绝承认理想下深埋着的那些残酷的现实。就如书中宅心仁厚、充满理想主义的主人公,主人公的美好在于他身上的气质,好好的上演公路戏码耍酷,偏偏因为悲悯,带上一个怀孕的妓女;跟初恋约定十年后在路的尽头相见,他还真去了,以为自己是杨过,可是他自认的“小龙女”却已经跟杨过的朋友好上了。
一直有人强调韩寒并不是不适合这个社会,只是他伟岸的身影更早的站在了我们的前方,他的思想早已跨越了时代的前列,走向了崭新的未来,凛然受风。
“不然,其实,韩寒是个古代人。”咪蒙如是说,我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