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刺客在唐朝
作者:汪炳青
来源:温州市高速公路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时间:2015-08-31
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新片《刺客聂隐娘》已于日前上映,这部电影源于唐代传奇小说《聂隐娘》,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聂隐娘是魏博节度使手下大将聂锋的女儿,10岁那年被一尼姑用法术偷去,并教剑法,可以白日刺人,人却看不见她。15岁那年,聂隐娘学成武艺,下山回家。没过多久,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公开对抗朝廷,陈许节度使刘昌裔积极协助朝廷打击吴少诚。而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兔死狐悲,不愿意吴少诚被朝廷消灭,指使聂隐娘刺杀刘昌裔。聂隐娘发现刘昌裔一心为国,不仅不忍心杀害他,还主动留在刘昌裔身边保卫他。田季安见聂隐娘不杀刘昌裔,又派妙手空空儿去杀刘昌裔,结果被聂隐娘打退。刘昌裔后来回长安任职,聂隐娘告别而去。刘昌裔病逝,聂隐娘再次来到他的灵柩前恸哭。此后,聂隐娘隐居江湖,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刺客,起源于东周,是诸侯和卿大夫用来刺杀政敌的工具,比较著名的有专诸刺杀吴王僚、要离刺杀吴公子庆忌、豫让刺杀赵无恤、荆轲刺杀秦王政。和《聂隐娘》故事情节比较像的有晋灵公指使无名刺客刺杀晋相国赵盾,刺客因见赵盾日夜为国事操劳,不忍心杀害赵盾,选择了自杀,在临死前告诫赵盾要防范晋灵公。但是刺客故事最精彩的还是唐朝,从前期的皇位争夺到中期的宦官专政,再到后期的诸侯割据,无时无刻不存在刺客的故事。
公元626年,唐朝开国的第8个年头,皇次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通过偷袭的方式杀害了皇太子李建成、皇四子李元吉以及他们的10个儿子,逼迫老爹李渊退位,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这种做法,也给后世子孙开了个头,原来李家的皇位不是嫡长子继承的,是通过阴谋诡计和军事政变夺来的。此后,围绕着唐朝皇权的继承,刺客们一次次登上了舞台。这就直接导致了整个唐朝21个皇帝,嫡长子正常即位的只有唐德宗、唐顺宗、唐敬宗。
第一个准备夺嫡的是李世民的嫡次子李泰,通过各种手段打压皇太子李承乾。李承乾眼看地位不保,就派刺客去杀害李泰,李泰被打成重伤,但是保了一条命。李承乾此时已经红了眼睛,一不做二不休,学起老爸带兵杀进皇宫,结果兵变失败。李承乾哭着对李世民说:“我已经是皇太子了,还有什么奢求呢?如果不是李泰步步紧逼,我怎么会铤而走险呢?”李世民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就搞起了平衡,既将发动兵变的皇太子李承乾废黜了庶人,流放到了贵州;又将阴谋夺嫡的魏王李泰降级为郡王。最后,渔翁得利的是嫡三子李治。3年后,李承乾在贵州郁郁而终,年仅26岁。
唐朝中期开始,宦官逐步掌握军事指挥权,玩弄皇帝于鼓掌之中,废黜甚至杀害在位皇帝、拥立新皇帝的事情经常发生。唐文宗诛杀宦官失败后,被宦官囚禁起来,时常感慨:“周赧王、汉献帝不过是受制于强臣,今朕受制于家奴,自以为远远比不上他们!”
第一个真正掌握实权的宦官叫李辅国,安史之乱后他拥立唐肃宗即位有功,深得唐肃宗信任,开始掌握中央禁军。安史之乱结束后,已经是太上皇的唐玄宗回到长安,李辅国经常找唐玄宗的麻烦,还将唐玄宗的亲信宦官高力士流放到贵州。因为李辅国排行第五,太子、亲王都尊称他为五哥,宰相更是尊称他为五叔。公元762年,唐玄宗忧郁而死,此时由于唐肃宗也已病危。唐肃宗皇后张氏为了插手政局,准备杀掉皇太子,册立越王李系为新皇帝。李辅国发现情况不对,就先将皇太子保护起来,然后带领禁军杀进皇宫,将张皇后和越王李系斩首。唐肃宗本来已经病重,再经过这么一吓,当天就去世了。
李辅国拥立皇太子即位,史称唐代宗。至此,李辅国更加骄横,他对已经37岁的唐代宗说:“你老实的在皇宫里玩耍就可以了,外面的军国大事我会处理的。”唐代宗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开始找机会低调处理他,先拉拢收买了李辅国亲信宦官程元振,分化了李辅国的势力,然后封李辅国为博陆郡王(唐朝第一个宦官王爵),加官司空、中书令(都是正一品的虚衔),最后出其不意的夺了李辅国的兵权,让程元振取而代之。没有了兵权,李辅国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但是唐代宗害怕引起其他宦官的反感和恐惧,没有公开处决李辅国,而是安排刺客半夜去把李辅国杀了,割下他的人头扔进了厕所。事后,唐代宗还假装伤心了一下,命令首都市长(京兆尹)认真捉拿刺客,并用沉香木雕刻了一个人头帮李辅国下葬,追封为太傅。最后,刺客肯定没有抓到。
安史之乱之后,地方割据势力开始做大,先是河北三镇,后来各地也陆续发生了叛变,他们表面上尊崇唐朝皇帝,实际上建立的都是独立王国,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唐朝皇帝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聂隐娘》中的田氏家族就是河北三镇之一,从田承嗣763年割据魏博开始,4代6人担任节度使。一直到820年田弘正(田季安的侄子)归顺朝廷,改任成德节度使。期间,唐朝皇帝为了拉拢田氏家族,两次下嫁公主作为节度使夫人。
公元814年,割据淮西30年的吴氏家族首领吴少阳(吴少诚的弟弟)病逝,儿子吴元济自立为节度使,然后向朝廷请命。当时的宰相武元衡主张乘机收回淮西,得到了唐宪宗的支持。于是,朝廷拒绝了吴元济的请求,下诏让他回长安担任将军,另行安排别人去淮西。吴元济公开抗命,调动军队攻打周边地区。唐宪宗委派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调度军队,讨伐吴元济。这引起了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恐惧,李师道安排刺客在上早朝的路上刺杀武元衡、裴度,结果武元衡被杀,裴度重伤。刺客杀死宰相后,还留言给追捕他的官员说:你们不要逼迫的太紧,谁逼迫的太紧就先杀谁。
刺杀事件的发生,让本来还有不同意见的唐朝中央政府变得同仇敌忾。新任宰相裴度亲自兼任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来到一线主持讨伐吴元济事宜,文学家韩愈出任行军司马(参谋长)。3年后,唐朝大将李愬攻破蔡州城,吴元济被绑到长安砍了脑袋。朝廷立即调转枪头,宣武节度使、魏博节度使、义成节度使、武宁节度使、横海节度使等5路大军同时出发,收拾刺杀宰相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面对大军压境,淄青内部矛盾激化,都知兵马使刘悟斩杀李师道。朝鲜族人李正己从公元765年开始割据山东十二个州郡,历时3世4人,54年后因为刺杀宰相事件最终被灭族。
到了公元959年,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国家走向了统一,政治走向了清平。刺客也没有了用武之地,淡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