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被“劝死”的民族英雄
作者:汪冰清
来源:温州市高速公路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时间:2015-05-06
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宋理宗开科取士,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一同登榜。20年后,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他们用生命为南宋谱写了一曲挽歌。
今天要说的是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先生,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宋史》说他读书“五行俱下”、“终身不忘”。他出生的时候,昏庸无能的宋理宗刚刚上台,浸淫逸乐,沉迷酒色。史弥远、董槐、丁大全、贾似道等奸臣先后拜相,秉持国政,南宋日益衰落。
30岁那年,谢枋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前3名被称为甲科(状元、榜样、探花),第4名开始就是乙科了。以谢枋得才华,本来是很有希望高中甲科的,但是他在策论里公开批评丞相董槐和大太监董宋臣,结果只中了第4名,被打发到了江西抚州担任正七品的司户参军(财政局长)。谢枋得怀有安邦之志,却报国无门,一怒之下,挂冠而去,回到江西上饶老家。
就在这时候,蒙古军南侵江西,谢枋得协助两淮宣抚使赵葵保卫家乡。谢枋得运筹帷幄,赵葵言听计从,蒙古军久攻不下,解围而去,赵葵上表向朝廷推荐谢枋得。刚刚上台的奸相贾似道从中作梗,污蔑谢枋得贪污军饷。谢枋得不仅没有得到重用,还被抄没了家产。又过了好几年,谢枋得重新得到启用,被安排到南京去主持人才选拨。他在考试中出了道题目,叫做“权奸误国”,直指贾似道。贾似道恼羞成怒,将谢枋得发配到了湖北黄石充军。
11年后,贾似道被赶出了朝廷,朝廷又想到了谢枋得,启用他为信州知州。第二年春天,蒙古攻破杭州,宋恭宗被俘。谢枋得积极响应福建、广东沿海的南宋流亡政府,在赣南召集义军,积极抗元。可是刚刚组建的乌合之众,没有经过多少训练,怎么能抵挡蒙古的虎狼之师,谢枋得一败涂地,他的伯父、哥哥和两个弟弟都死在了抗击蒙古的战场上。他的妻子藏于赣南山中,被蒙古军抓住,囚禁在南京,最后悬梁自尽。
复国无望的谢枋得隐居在武夷山中,以卖卜算卦为生。不觉过了好几年,元世祖大赦天下,谢枋得走出深山,开馆教书育人,研究儒学经典。后来,蒙古为了笼络汉族士大夫,请谢枋得出来做官。谢枋得严词拒绝,蒙古就派兵将他押解到北京去做官。临行前,他的朋友、门生都来给他践行,写诗赠给他,劝他能以死殉节。这里摘录一首好友张叔仁赠给他的:
打硬修行三十年,如今证验作儒仙。
人皆屈膝甘为下,公独高声骂向前。
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
到头毕竟全清洁,留取芳名万古传。
到达北京后,谢枋得被拘在法源寺内。他向寺内的僧人问明被蒙古俘虏的宋恭宗关押的地方,然后朝那个方向痛哭再拜,表达对故国故君的眷念。此后,他不再进食,5天后去世。留下遗书:
大元制世,民物一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某所以不死者,以九十三岁之母在堂耳,先妣以今年二月,考终于正寝。某自今无意人间事矣!
这一年,是公元1289年。10年前,他的“同年”陆秀夫抱着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在广东崖山跳海自尽。6年前,他的另一个“同年”文天祥在北京菜市口从容就义。167年后,明朝右都御史韩雍巡视江西,路过谢枋得的老家,为谢枋得修建祠堂,并上表朝廷为他请谥号。大明景泰皇帝立即应允,追赐谥号“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