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闲话崇祯“南迁”
作者:汪炳青
来源:温州市高速公路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时间:2014-10-30
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北京梅山自杀,在位17年,终年33岁。
其实,崇祯皇帝并非必死不可,当时清军尚未入关,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只是控制了北方一些重要城市,整个南中国还是比较安宁的。明朝虽然首都在北京,但南京作为陪都,也设立了完整的中央政府机构,六部、都察院、五军都督府、五寺、通政司、翰林院、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应天府、五城兵马司等等,一应俱全。“守备勋臣”、“镇守太监”会同“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代表皇帝管理日常事务。
那一年,“守备勋臣”叫赵之龙,是第十代“忻城伯爵”,他的祖宗赵彝是明成祖“靖难”功臣,这种人和“镇守太监”一样,都是完全依附于明朝皇帝的,明朝皇帝完蛋了,他们也就完蛋了,所以他们是不会不忠于崇祯皇帝的。而当时的“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就是后来抗清牺牲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又怎么会不忠于崇祯皇帝呢?
南京有多少军队呢?第二年,清军南下的时候,南京有30万军队不战而降。而在长江中游,镇守武昌的“南宁伯爵” 左良玉有20万军队。长江北岸的“江北四镇”, 高杰驻徐州,刘良佐驻六安,刘泽清驻淮安,黄得功驻合肥,加起来也有30多万军队。
也就是说即使崇祯皇帝即使一个人跑到南京去,依靠这些资本守住南方半壁江山肯定是没问题的。
历史上,打不过就逃跑的皇帝也很多的。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就从西安跑到了成都。黄巢之乱的时候,唐僖宗也从西安跑到了成都。金兵南下的时候,宋高宗从商丘跑到了扬州,再从扬州跑到了杭州,再从杭州跑到宁波,再从宁波出海到舟山,最后跑到了温州。英法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清文宗跑到了承德。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跑到了西安……
历史上,历朝历代因为国力消弱而迁都的也比比皆是。春秋战国时期,魏国被齐国孙膑打败后,把首都从“安邑”迁到了“大梁”。战国中后期,楚国受到秦国的压力,首都先后从“郢”迁到“陈”,再到“寿春”。金国末年,受到蒙古的压力,先后将首都从“中都”迁到“汴京”,再到“蔡州”,最后到“会宁” ……
北京守不住了,崇祯为什么不往南京跑呢?归根结底是怕丢人,是不想承担丢失“宗庙陵寝”的政治责任!
最早提议迁都南京的是崇祯的周皇后,这个女子很不简单。《明史》说她“晓书画,亦谙药性,在潜邸,与上甚和庄,既册立,协谋去魏逆,称贤功。”16岁的小女孩,竟能想出办法,除掉了在皇宫经营了六七年的“九千岁”魏忠贤!早在1642年,周皇后感觉北京可能不太安全,就对崇祯皇帝说“吾南中尚有一家居”,暗示崇祯迁都南京。但遭到了崇祯皇帝的嫂子懿安张皇后(熹宗皇后)的反对,也可能当时情况不是太危急,崇祯皇帝也没用放到心上去。
1644年1月,李自成从西安出发,渡过黄河,依次攻下汾州、阳城、蒲州、怀庆。崇祯皇帝接见刚提拔的“太子左中允”李明睿,李明睿劝崇祯皇帝放弃北京,不要犹豫,尽快南迁。半个月后,李明睿制定了详细的南迁计划,包括路线、官员和军队调遣、资金来源等等,并在早朝上正式提了出来。但“大学士”陈演、魏藻德带头反对,并指使“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上书谏阻,最后不了了之。
过了一个多月,李自成攻占太原,情势已经十分危急,“左都御史” 李邦华提议请皇太子先到南京,但还是遭到了“道德卫士”们的强烈反对。崇祯皇帝则不作表态。第二天,崇祯皇帝在朝会上指出:“祖宗辛苦百战,定鼎此土,贼至而去,何以责乡绅士民之城守者,何以谢失事诸臣之得罪者,且朕一人独去,如宗庙社稷何?如十二陵寝何?如京师百万生灵何?逆贼虽极猖,朕以天地祖宗之灵,诸先生夹辅之力,或者不至此。如事不可知,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志决矣!”
又过了一个多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皇子们一个也没跑出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甲申之变”!
国不可一日无君,北京沦陷了,南京的留守机构开始考虑册立新的皇帝了。皇子和崇祯一起死在了北京,皇位已经没有了必然的继承人,南京的大臣们对帝位归属展开了一番论战。魏国公徐弘基(徐达后代)等贵族以及凤阳总督马士英等实权派主张拥立福王朱由崧,理由是他和崇祯皇帝的血缘比较近。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则主张拥立潞王朱常淓,理由是他比较贤能。最终,前者占了优势,福王朱由崧当了皇帝。
但是南京政府内部已经埋下了分裂的种子,因为参与拥立有功,“阉党”重新取得了南京政府的要职,史可法被排挤到了扬州督师,“东林党”领袖刘宗周、黄道周被赶出了南京。同情“东林党”的左良玉从武昌率领20万大军顺长江东下“清君侧”,整个南京政府乱成了一团。左良玉在半路上死了,他的儿子左梦庚带着部队降清。史可法在扬州,只有一万多军队,与数十万清军战斗,南京政府却坐等史可法战败。扬州失陷后,南京30万大军不战而降,福王朱由崧被清军抓回北京!
此后,明朝皇族在南方各地建立了隆武政权、鲁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但他们都互不承认,互相拆台,最后被清军各个击破!到1662年,明帝国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被杀!如果当年崇祯南迁,或者让皇子去南京,就不会因为皇位继承造成内乱。当年宋高宗南渡的时候,实力远远不如明朝在南京的实力,但他是宋徽宗的儿子、宋钦宗的弟弟,是皇位的当然继承人,内部的斗争就少了很多,最终也让宋朝延续了150多年!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固然悲壮,但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