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天上的菊美:藏区的“牦牛”
作者:赵方森
来源:温州市高速公路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时间:2014-08-15
菊美多吉,四川藏区一位普通干部,患有高血压,不能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但却长期坚守在最边远、最艰苦的基层第一线,为了家乡的发展,为了民生的改善,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在连续工作16小时后,倒在了瓦日乡乡长的岗位上,年仅33岁,用生命铸就了共产党员的忠诚。
静下心来看菊美多吉的故事,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干部,一位“实干兴邦”的干部,为牧民修建便于来往的桥梁,把国家发下来的补贴挨家挨户送到百姓手里,不怕脏臭亲手抓猪仔给农民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认为自己高高在上,而是该去哪里就去哪里,尽心尽责的忙群众的事情。
追寻菊美多吉的脚步,发现郭秀明、王瑛、沈浩、杨善洲等基层党员干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会满口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与群众心连心。去世前一天,菊美多吉还和同事谈起工作,他说:“不能一味地抱怨群众,更多时候要看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些事情的发生就是因为我们工作上脱离了群众,没有实事求是,没有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让个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要有责任感,不管是对待群众还是僧尼,要用情、用心,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菊美多吉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修建瓦日乡鲁村的通村公路时,因为涉及一户人家的土地边界占用,工程一度搁浅,村干部、乡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均不奏效。菊美多吉了解情况后,多次到这户人家走访,给他们讲修路的好处,最后无奈,菊美多吉只好竖起两根大拇指“求情下话”,对方被菊美多吉的真诚所感动,答应出让自己家的院坝地。要知道,在藏区,竖起大拇指表示屈辱的乞求,康巴汉子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竖拇指。
在扎拖乡任职的时候,看到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书,他就不厌其烦地劝说,孩子不读书就意味着子子孙孙的贫困。遇到十分贫困的家庭,他就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孩子买衣服,买鞋子,把乡伙食团的一顿中午饭留给孩子吃,宁愿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让孩子们吃饱。遇到塌方泥石流,他就手牵着手把孩子送回家。
为菊美多吉举行葬礼那天,许许多多的乡亲自发地走了几十里山路来看他最后一眼,来送他最后一程。“他就是一头不知疲倦的牦牛!”这是当地干部群众对他最多的评价。菊美多吉走了,他的事业虽不显赫一时,但却将永远存在。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