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作用和防范风险的政策措施

作者:赵方森 来源: 时间:2014-06-0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是普遍存在的事物。近年来,唱空、唱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甚至有人提出要全面取消融资平台。作为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工作的同志,我结合工作实际,就此问题谈些看法。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最基本功能是:以政府信用为支撑,以实施政府政策为目标,直接或间接地有偿筹集资金,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领域、行业和项目等。它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客观必然性:第一,可以加速推进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各类融资平台,从资金供给上,有效支持了地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关乎国计民生、环境资源、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意义。第二,可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筹措功能,一方面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其对解决当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生财政的资金不足。第三,可以拓展融资渠道,充实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当前,大多数地方政府的一般预算收支,往往只能满足公共财政的维持性支出和必保项目的支出,用于地方公共事业的发展性资金严重不足。
近年来,融资平台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各地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快速增长,运作过程中的风险也充分暴露,比如融资规模超过财政承受能力,融资渠道过多依靠银行信贷,平台公司法人制度不健全、治理结构不规范等,成为影响财政金融平稳健康发展的一大隐患,必须加快摸清风险成因,对症下药:首先,要解决地方投资过度依赖投融资平台的局面,需要按照事权、财权相匹配的原则,改革财政收入分配制度,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其次,采取有堵有疏、疏堵结合的办法,拓展合法融资渠道,避免银行对资金使用出现监管盲区。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总量过大,表现为与地方财政收入相比,融资平台数目总量过大,债务总规模与注册资本过大。最后,要完善行政考核体系,规范政府融资行为,地方官员对政府投融资规模等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满足经济目标,融资平台由此成为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和依托,在这种机制之下,地方政府必然积极地去扩大融资平台规模,导致融资平台过多过滥。
总体上看,要坚持全面评估、统筹兼顾、市场化发展、标本兼治的原则,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完善有关法律政策,建立有关预警和应急机制,进一步推进平台运作管理市场化,促进融资平台的稳健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