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
安全生产,永恒的主题
2014年6月,我们迎来了全国第十三个“安全生产月”。今年安全月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命关天,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今年的安全生产月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监理公司以及各在监项目积极开展一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素养,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直以来各监理、施工单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平时安全隐患检查工作中,要清醒地发现问题、认真严格的解决问题。工区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不强,部分地方安全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没有严格执行等等。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对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进一步夯实安全发展的基础。
强化“红线”意识,就要加强安全培训教育。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事故预防能力,增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监理办及项目部都要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施工单位新进场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不遵守安全规范要求的更要教育培训。安全生产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类安全工作会议等时机,运用多样的传媒方式,宣传安全知识,组织安全活动,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第一”的观念入耳入脑、根植于心。我们要通过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始终把保障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规范安全生产监管行为,把坚守“红线”和促进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强化“红线”意识,安全工作就要坚决落实各岗位,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人,坚决杜绝因工作失误、人员责任造成的安全事故。要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对于全局工作的重要性。建设单位每月都应当对本项目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一并向监督机构报送。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严格整改落实。各级负责人都要切实担起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履职尽责,对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始终把安全放首位,科学组织好各项工作。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只有监管单位、监管部门、主体责任单位共同坚守“红线”,不断强化“红线意识”,才能真正撑起安全生产的一片蓝天。
近期,全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连续发生2起较大事故。5月3日凌晨50分左右,由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安徽省望东长江大桥龙头岭隧道右洞正在进行安放拱架时,顶拱一块7m×3m×3m的孤石发生坍塌,导致当场6人死亡。5月6日凌晨30分左右,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重庆市渝广高速公路华容山特长隧道左洞爆破出渣完成后进行清理危石时,拱顶塌方,导致当场3人死亡。经调查和初步分析,上述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夜间施工未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地质复核和专人看护,拱顶节理面情况不明,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这些事故的发生,反映出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仍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安全生产工作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当前汛期及高温天气将至,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突发多发,极易诱发各类不安全因素。各监理、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保持高度警惕,狠抓落实施工现场各项防洪度汛和防暑降温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要结合上级下发的文件,认真编制并落实汛期、高温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加大灾害防御力度,确保施工安全。要加强对深基坑、高边坡、落地式脚手架、施工围挡、物料堆积、起重机械设备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控力度,防止因洪涝灾害引发挡墙垮塌、边坡失稳、土方坍塌、脚手架及起重机械倒塌等事故,特别要防止因施工原因造成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要切实做好工区防暑降温工作,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疾病防治等法律法规,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彻底的环境清理和消毒,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和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防止现场作业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等事件。
安全就是生命,它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欢乐。安全就是责任,约束我们更好的履行职责。安全就是效益,不发生事故,才能保证生产正常持续的进行,才能获得效益。安全重于一切,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科学发展”的理念,“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从而有效防范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共同努力构建“平安工地、和谐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