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作者:郑捷 来源:浙江温州沈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时间:2013-12-03

    2007年,在百家讲坛的演播室内,一位叫于丹的女士身穿白衣白裙,坐在一张黄色的沙发上,面对着主持人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话题则围绕着它的《论语心得》展开。说起孔子,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他的样子,他的学生,当然还有他那本闻名天下的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口口是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声声入耳。而于丹认为,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一位最具普适性的孔子。于丹的《论语心得》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我们需要这样的孔子,我们欢迎这样的孔子。于丹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这无疑让我受益匪浅。

 

    心灵之道,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说,《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陷和苦难。在不同的环境下让人产生不同的心态,生活更是如此,每个人都会经历酸甜苦辣,还有人更会在生活这条长长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其实只要改变了心态,生活也会随之改变,当我们身上散发着自信和欣喜,自然就会感染身边的人,谁都喜欢喝有信心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会同时激起我们心中炽热的生活斗志,朝着人生的目标前进。你的命运应该掌握中自己的手中,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你的生活自然也会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你。

 

    君子之道,在孔子的《论语》中,经常会出现“君子”一词。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于丹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二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才算的上是一个真君子。君子是圣人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他的内心完美、富足,有较好的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孔子曾说过:“君子不忧不惧,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孔子,除了要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说话和做事的标准。于丹所说,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定下目标,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交友之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当然,朋友也有好有坏之分。于丹则说: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怎么样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论语》里面给出了答案。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谊,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亡,损矣。”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就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色彩。于丹说,我们要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活的,安贫乐道的朋友。因为那些朋友才会带给你帮助,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朋友。重情重义,得到的往往都是海阔天空。

 

    理想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于丹说,《论语》的精华之四是,理想并不是志向越高越远就最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业绩更加重要。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一个人的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方向。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向目标前进,虽然道路坎坷,但是我们不要被生活所打倒,表面看起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当我时隔5、6年再次拿起这本书籍,依然让人回味无穷。没错,就像于丹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很难预料的,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们不能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让我们度过生命中的不如意,或许这本《论语》可以给逆境中的你指引方向,为迷茫中的你导路引航。

 

    实际上,孔子和论语也罢,陶渊明和桃花源也罢。古今中外圣贤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用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经历,总结出一些对我们有用的道理。于丹说:“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