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赢在执行、贵在以人为本——读经典,谈心得

作者:郑蓓蕾 来源:浙江温州沈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时间:2013-11-14

    最近读了德鲁克先生、余世维老师的一些关于企业管理书籍,领悟到在企业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制度有效执行至关重要。

 

    有时候为什么看似很好的决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付之东流?为什么企业刚刚做大了一点,贯彻就成了问题,……等等,问题的原因集中到一点:企业执行力不足!执行力是企业实现既定战略目标、推行规章制度的能力。战略可以复制,差别在于执行。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的竞争力,赢在执行。

 

    企业执行力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企业员工有效沟通;企业员工的工作意愿。如何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一、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企业管理制度和流程是企业一系列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它体现企业员工职、权、责的统一,规范企业内部各组织、部门、员工的行为,使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守。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一定要切实可行,否则会流于形式,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操作流程,是企业执行力的基础。

 

    二、打造制度执行的平台,使员工有效沟通

    企业要打造信息沟通的平台,建立顺畅的沟通环境。优秀企业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企业从上到下都重视沟通管理,拥有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沟通系统,企业内部横向沟通、纵向沟通顺畅和谐。

    企业横向沟通是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为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而进行的信息交流和互相协作的过程。是横向部门之间、不同系统部门之间和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协调运作的横向联络系统。 顺畅的横向沟通,避免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互相扯皮、互相推委的情况发生,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企业纵向沟通是指沿着组织结构中的直线等级进行信息传递,包括下行沟通和上行沟通。目前企业所涉及的活动,基本上依靠下行沟通去实现,下行沟通很重要,大到一项制度的制定,小到一个决策的实行,都要通过一系列的程序贯彻下来。高层管理人员做的决策,通过一定的平台传达下来,基层员工才会及时与企业保持同步,才能有效工作。一般情况下,制度等重要的事项会通过书面或OA形式逐级贯彻;其他的日常决策的传达,最好建立工作例会制度,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工作例会,会上传达上级最新指示,通告企业工作最近进展,解决相关问题,各职能部门达成共识,向一个方向努力。然后中层管理者将例会情况传达给自己部门的基层员工,这样一来整个企业保持步调一致。否则由于企业信息不流通,有的员工这样执行,有的员工那样操作,或各自闭门造车,导致办事效率差,甚至会做无效工作。

    但仅有自上而下的沟通还不够,要改善沟通环境,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沟通尤为必要,自上而下的沟通与自下而上的沟通要达到平衡,运用企业内部信息进行员工与管理层的交互式对话。比如,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想法,使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发泄的渠道,以化解内部矛盾。作为管理层,从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做出决策上的调整。这样的环境能营造双方彼此的信赖及开诚布公的沟通氛围。

    员工间的有效沟通,才能确保正确的执行方向,确保正确执行公司的决策,使得执行顺利进行。跨部门的主动沟通,可以使得员工在工作执行中顺畅自如,避免“踢皮球”现象和“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格局,提高执行效率,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加快项目进度,与其他部门和员工实现双赢。与合作伙伴的良好沟通,更是展现团队执行力的重要体现,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个“窗口”,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代表的都是企业的形象。

使企业员工有效沟通,树立团队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以团队的角度来思考,是拥有持久执行力的强有力的保障。

 

    三、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意愿

员工的工作意愿,即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要打造拥有强大执行力的企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员工工作主动性和热情,提升员工士气。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说:士气等于三倍的生产率。执行力的重点在于提升员工的士气,一个企业也像一个人一样,“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员工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惯性,使员工呈现向上、进取、乐观的精神面貌非常重要。要激发企业员工工作意愿,提升士气,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在我国的传统思想中,一直重视人的价值。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是我国最早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家,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孔子则更重视人的价值,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等等人本主义思想。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更是人才竞争,因此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战略应被摆在与经营战略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更高,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通过对“人”的成功管理来提升企业的成功。因为决定企业发展前途的最重要的不是空间、土地和自然资源,而是员工的素质、技能、水平和工作意愿。员工的能力、素质和积极工作的意愿是决定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如何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意愿?

    1.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但由于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形成的企业文化要么千篇一律、要么以企业为中心,不能在员工中形成共鸣。比如,经常听到的 “以企业为家”的宣传,强调的是以企业为主体,很难得到员工的真正认同,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的是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员工有“企业因为有我而发展”的自豪感,使员工有意愿和热情真正参与企业管理。

    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高质量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的成败。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议题,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需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让企业中的成员平等、和谐工作,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并把这种提高应用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去。

    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便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体现出企业的优势。建设好以人为本企业文化,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员工的长处,把员工安置在适合他的位置,人尽其才,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管理以人为本,不是口号,不是墙上贴了,宣传好了就行,要落在实处,要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流于形式。

 

    2.以人为本、企业与员工共赢

    以人为本,塑造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比尔·盖茨不止一次强调:我们倡导的主人翁精神,是员工所具有的内在禀赋,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他的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是一致的。只有这样,员工才会从内心深处支持公司。具有主人翁精神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只有使员工得到精神和物质层面的满足,提高员工的对企业的满意度,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认同感,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在实现企业的各种目标的同时,提升员工个人的成就感。 企业在 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结合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计划。企业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不断增强员工的满意感,使企业和员工的热情形成“共振”。

 

    企业只有具备了切实可行的制度、良好的沟通机制、员工主动积极的工作意愿,企业战略才能有效执行,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基业长青。